“世界水日”,成都快闪水博物馆“亮相”

“世界水日”,成都快闪水博物馆“亮相”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23 10: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23日电 我们每天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一家三口一年要排放多少污水?排水管网如何工作?这个博物馆给你答案。3月22日,在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 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首日,在四川省水利厅指导下,成都市水务局发起的“从雪山到锦江”快闪水博物馆在成都锦城湖“亮相”。快闪博物馆以水的全生命旅程为参观路线,以生动简洁的展陈内容,搭建“供”“排”“净”“治”四个微型展厅,只用10分钟,便可看懂水的一生!

集装箱变身快闪博物馆

各种科技重现水的一生

成都,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城市。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成都市水务局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策划“从雪山到锦江”快闪博物馆。

该快闪博物馆由四个集装箱改造而成,虽然外表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内部却别有洞天。在现场,记者发现,该快闪博物馆划分成“供”“排”“净”“治”四个微型展厅,内部由灯带串起,通过模型、投影、3D打印等技术,展示水在途经都江堰、自来水厂、千家万户,再进行污水处理等环节,重现了水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在现场指定位置领取纸质“门票”书签后,集齐“供”“排”“净”“治”4个博物馆的参观“打卡”,扫描现场指定二维码,点击链接完成答题后,参与抽奖就可以获得水务文创产品。

当天,不少市民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有序进入快闪博物馆参观、体验。“一直不知道路边的这个铁框框原来是收集雨水的,而且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以后要是看到有人往里面倒污水倒垃圾必须要制止,”市民王女士说。家住附近的小学六年级贾同学放学后匆匆赶来,“原来我们排的污水要经过这么多环节才能变干净,我要跟同学分享今天的学习!”

“快闪水博物馆普及了供水、排水、净水、治水全生命周期,宣传供排净治一体化,呼吁市民珍惜水、爱护水”,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快闪博物馆呈现了诸多生活中不易发现、不易看见而又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务知识和成果,宣传供排净治一体化在改善水生态、保障水安全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该负责人还透露,该快闪博物馆还将于3月25日、26日走进成都七中附小,3月27日、28日走进春熙路古迹广场。

加快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

明年完成锦江“消V”任务目标

今年春节,市民李红泽专程从巴中老家把父母接到成都,赶在春节的尾巴上,去体验了一把“夜游锦江”的快乐。除了流光溢彩的夜景、悠扬动人的音乐、火花四溅的“火龙灯舞”外,锦江的水也给李红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水质好了,没有异味,”他说。

近年来,成都市持续改善锦江水生态质量,加快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大力实施锦江黄龙溪断面达标攻坚、有序开展锦江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绕城内污水治理,推动锦江水生态持续好转,优良水体率从2016年的69%提升到100%,流域内所有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十三五”期间实现了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的重大突破。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市已于2月召开全市加快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持续改善锦江水生态质量专项行动动员会议,审议了《成都市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2021年工作要点》。根据工作方案,预计到2022年底,锦江一级支流和重要二级支流将基本实现“消V”,国控黄龙溪断面水质持续达标。

“治理要坚持供排净治一体化”,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关于优化水务管理体制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的试行意见》,成都将对全域供水、排水、净水、治水实施闭环管理,构建覆盖水源地、水厂、用水户、排水户、污水收集、城市排涝、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河湖水生态治理的系统管理体系。“我们以水为媒,做好水文章,让人民能够切实感受绿水青山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美好”。该负责人说。(完)

图为快闪博物馆现场
水务人员在现场讲解水的知识

(编辑:王旭泉 许聃)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