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走进景德镇忆器陶瓷,赵占讲述忆器的品牌之路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3-22 15:40
2021-03-22 15: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3月21日19:30,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舆论场》,播出了新一期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小康中国行特别报道,报道了景德镇以独具人文特色的发展之路;忆器创始人、景德镇市非遗传承人赵占,讲述了景德镇瓷器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在节目中向观众展现了蓝本元青花的绘制细节和工艺美学。

16-18世纪,

欧洲的装饰设计盛行中国风,

中国瓷器是贵族生活的奢侈品,

1610年,荷兰公司首次将中国茶贩回欧洲,

中国茶开始在欧洲流行。

中国瓷器制造,曾是世界高端的产品,荷兰代尔夫特甚至直接仿制景德镇青花瓷,在欧洲销售;整个欧洲瓷器工厂,在18世纪中叶之前,尚未成熟地掌握烧制质量较好的瓷器,故而只能转向中低端的产品。即使是英国威基伍德,很长一段时间只能设计生产供中产消费的产品。16-18世纪,对于普通欧洲人来说,因为中国瓷器过于昂贵,而本土仿制的中国瓷器,是有一个很大的市场。

可以说,瓷器充分显示出中国在工艺技术上超出其他文明甚多。

用上等瓷器招待客人品尝上等中国茶,立刻让你身价不凡。

于是这个称为“白金”的精巧白瓷,很快就成为庞大的生意。

《迷人的材料》马克·米奥尼克

瓷器,是真正的永续环保材料,

精致的瓷器,有着其他材质无法承受的烧成高温。

在今天,瓷器在欧洲是可有可无的,

但在中国,精良的瓷器表现出来的清润,

饱含着古老中国的气息,

正所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这是欧洲未能领悟的东方人文主义和艺术美学。

忆器旗下瓷器品牌产品:蓝本元青花龙纹杯

在完整保留手工制瓷工艺的景德镇,

一件瓷器的诞生是稀松平常的,

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

具有着薪火相传的意义。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

传统中国,只能在书籍中才能被发现;

但在景德镇,传统中国的手工艺、纹饰图样、

文化符号、历史故事、自然生态,

都很好地融入在了这个地方,和她生产的瓷器里面。

过去,景德镇瓷器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载体,

未来,瓷器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

忆器匠造坊所在的景德镇三宝国际瓷谷

古老制瓷工艺在现代中国,

焕发新的生机和艺术力量。

古老的工艺,被工业革命的潮水冲刷所剩无几,

在数字生活浪潮下,得以重现光辉;

手直接受思维的支配,

与机械相比,手工是最有意识的创造,

并赋予手工制品感情因素:

单纯的高贵,静谧的伟大。

这也是世界陶艺家和艺术驻扎在景德镇的原因。

国家首个(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落地景德镇,

景德镇或成为传统文化的“圣地”。

不仅是文人般的生活,还有宛如桃花源的境地。

专注于自然材料创造的手工器物,

景德镇制瓷匠人完整保存了这个传统。

寄情山水、怡然自乐的山水之境,

在群山之间,昌江沿岸,依稀可见。

这里的文人生活和艺术情调,是最明显的。

如今的景德镇是,

国家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词:工匠精神,

这一年,国务院公布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的文件;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成为工匠精神内在要求。

2018年,改革开放40年,开放共享、创新发展,我们一起走过。

2019年,新中国70年,我和我的祖国,唱响了整个中华。

这其中,也有忆器人奋斗的影子。

从十几年前的瓷器作坊,

发展到今天的品牌企业,忆器深有体会。

从注重复杂的工艺,到注重市场和消费者喜爱,

再到持续性地创造令人惊喜的产品和体验,

持续专注于赏瓷、玩瓷、用瓷的生活体验。

从工匠到品牌企业,是忆器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如今的忆器,有着忆器、占墨、蓝本、萧琴,四个主打品牌,

对应着中国青花瓷、釉上彩瓷、慕古元明青花、高温颜色釉四个瓷器类别。

要知道,在欧洲,即使是知名的瓷器品牌,

工艺上也未能在和景德镇相提并论,

但欧洲瓷器品牌建设的时间更长,

世界知名的瓷器品牌,多半在欧洲。

人忆物之美,器由匠心造,

这句忆器的Slogan,

是忆器匠人的20年的写照

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20年实在变化。

匠人·匠心·匠造,

有了忆器品牌的持续创新,

也有了忆器艺术瓷器品牌持续在国内外扩大影响力,

将优良的中国工艺和文化,输出海外。

未来景德镇瓷器,将大放异彩。

通过央视的镜头,在忆器匠造坊,

看见,中国工匠千年的传承与创新,

看见,一件精美瓷器的诞生,

一场中国瓷的视觉盛宴!

  忆器陶瓷艺术馆年代瓷器馆实景

泥土保存了世间的温暖与热火,

才有了瓷器的那般温润;

手工瓷器更懂手心里的温暖,

忆器,做温暖人心的产品。

亦不负远方的诗意:

云卷千峰色,

泉和万籁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