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阐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意义,近日,中国日报社举办了主题为“从脱贫走向振兴:中国经验 世界共享”的线上“新时代大讲堂”,中外人士发表演讲,总结中国扶贫经验,讲述中国和世界减贫故事,为促进世界减贫与和平发展建言献策。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发表致辞,全文如下:
大家好!感谢中国日报社邀请我参加本期“新时代大讲堂”,非常高兴在这里以全球视角同大家分享我对中国和全球减贫事业的观点。
首先,我谨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祝贺中国消除极端贫困。在过去40年里,中国有7.5亿人口成功摆脱了贫困,约占全球脱贫人口数量的四分之三,这是全球减贫事业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取得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得益于其上下联动、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中国通过分析不同县域和乡村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减贫举措。同时,中国还在政策、财政和人力资源领域对消除贫困作出长期承诺。
中国的减贫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价值的范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政府已经开展协作,便于其他国家更好地借鉴中国经验。2005年,我们协助中国建立了中国国际扶贫中心(IPRCC),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官员提供了减贫方面的培训。
南南合作(SSC)也提供了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的全球性平台,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从中国减贫经验中受益。我们也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携手努力,推动相关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消除贫困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我们要努力巩固现有成果,防止脱贫人口返贫。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这方面给我们发出了警示。2020年,全球约1.24亿人因疫情而陷入极端贫困。由此可见,对刚刚脱离贫困线的人来说,当社会经济遭到重大冲击时,他们的状况也是十分脆弱的。
因此,社会福利制度应该更好地为每一个劳动者提供帮助。在中国,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群体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往往无法在工作地充分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随着新政策涵盖更多服务,例如向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入学机会,让这些不均衡现象得到改善。中国需要继续加强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不同地区的人们。
接下来,中国将进入减少相对贫困的关键时期。关于相对贫困,要重点关注“不均衡”的问题,这主要指针对少数群体难以获得大部分人所拥有的机会、社会服务和经验等情况。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成本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关注相对贫困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保护好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才能真正消除贫困。地球上40%的工作岗位都有赖于健康、稳定的环境,比如目前仍然占中国就业25%的农业领域。到2030年,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使1.2亿人陷入贫困,我们必须努力确保全球变暖的程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保障之间达成平衡,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只要中国继续保持与消除极端贫困时相同的决心,就不仅能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还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编辑:王旭泉 许聃)
(白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