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3月19日湘西讯 云端天桥,风景如画。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矮寨特大悬索桥,享有国际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美誉,千米悬索像一道霞光挂在晴空之上,巨擘一般的大桥就这样将峡谷的两端完美衔接,跨越大峡谷的车程自此从30分钟减少到56秒,让天堑变成了通途。
跨越德夯大峡谷的矮寨大桥
“天桥云海”景观 刘振军 摄
“大家从没有想到,只有鸟能飞过的悬崖还能架桥。”世代居住在大桥下的村民们说。矮寨大桥的建造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建造”的典范,一举包揽了四项世界第一:采用最大跨峡谷悬索桥;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首创"轨道滑移法"架设钢桁梁;首创采用岩锚吊索结构,采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是当时世界上跨峡谷主跨度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
过去,湘西因位置偏僻,交通阻塞,被称为“中国的盲肠”。提到湘西文化,一种神秘感便油然而生,让人想到沈从文笔下美好而闭塞的“边城”。如今,矮寨大桥又为这片美丽神秘的土地增添了更多的光彩。
湘西矮寨地处云贵高原山脉断层处,山高坡陡,地势陡峭。矮寨大桥需要跨越1000多米的德夯大峡谷,桥面距离峡谷底部高度达355米,施工难度在国际、国内建桥史上都十分罕见。
矮寨苗族姑娘盛装参加景区活动 杨志光 摄
2007年10月,大桥正式开始修建。湖南路桥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盛希告诉记者,“大桥修建过程困难重重,此地地形险要、地质复杂、气象多变、吊装困难、运输不便。2008年,湖南还经历了罕见的冰灾。那时候山上的气温比现在更低,只有冰水,交通和电都断了。我们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将这个桥建成。”
曾经由于路程较远,车程较长,来到湘西的很多游客主要在张家界、凤凰等地游玩。矮寨大桥通车后,旅游客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外地游客进入了矮寨景区,曾经沉寂的德夯大峡谷不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通过大桥互联,使得旅游资源整合更加方便,利于打包营销。整个矮寨大峡谷连接吕洞山区与花垣金龙大峡谷,西可连接凤凰长潭岗景区,北可连接永顺猛峒河漂流龙山八面山景区。”文旅公司旅游事业部部长、新地标旅游公司董事长张志介绍。
矮寨民俗文化活动 杨志光 摄
如今,“到湘西,游凤凰,看大桥”成了去大湘西旅游的新理念,同时大桥也牵引带动了沿线“张家界-芙蓉镇-矮寨”、“凤凰-矮寨-十八洞村-边城”两条精品旅游路线。观山戏水品茶,体验民宿,湘西旅游大格局已逐步形成。
矮寨大桥两边有两个村庄,一个叫家庭村,另一个叫幸福村。大桥开通之后,连成了一个“家庭幸福”。家庭村党支部书秧志银表示,“小孩四年级之前要去桥对面的学校上学,以前去的时候要一个小时,回来爬坡要两个小时。桥通了以后,小孩读书、我们出行都有车了,以前我们去一趟吉首要半天的时间,现在只要40分钟就可以到了。”
“我们村有个小伙子,他以前说过修路就是为了娶媳妇,现在大桥通了以后,他真的娶到媳妇啦!”秧志银笑着说。
一旁的农家乐经营者石大林自豪地说:“我去年农家乐收入大概两三万吧,现在不用去外面打工了,还比那时候挣得多,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秧志银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整合村里的空心房资源,并且进行招商引资,对村里的民宿进行统一化管理,开发挖掘特色苗家菜,形成系统的发展体系。
大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运输条件,村民们通过开网店、组织刺绣培训、研创品牌“矿泉水”等方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舒擎 图文报道)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