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发布年度白皮书:立遗嘱趋向年轻化,90后、80后立遗嘱4年间翻近6倍

中华遗嘱库发布年度白皮书:立遗嘱趋向年轻化,90后、80后立遗嘱4年间翻近6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19 15: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19日电 3月19日,中华遗嘱库向社会发布《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大众对遗嘱的接受度逐步上升,越来越多年轻人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甚至有00后已开始立遗嘱。

在2017年,共有73位“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到了2020年,“80后”订立遗嘱总人数达到503人,短短4年期间,一共翻了将近7倍。

80后的遗嘱中,有97.23%是涉及到房产。此外,通过调查发现,80后人群非常懂得投资,有13.16%的遗嘱涉及到公司股权,有15.89%的遗嘱涉及到证券基金,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80后订立遗嘱的原因主要是“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

据统计,2017年,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2018年这个数字是123;2019年,人数为166人,截至2020年底,人数合计为553人。数据显示,截止2020 年底,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最年轻的遗嘱人是17周岁。

“90后”人群立遗嘱备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给遗嘱增加了更加丰富的财产种类。与其他年龄段的立遗嘱人不同的是,“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的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其次就是证券基金。

除了90后以外,00后也开始订立遗嘱了。

“微信遗嘱”受欢迎 一年近7万人留言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华遗嘱库上线“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在2020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将近7万份“微信遗嘱”。

数据显示,留下微信遗嘱的人群中,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占比38.7%,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7.4%,该人群中有不少是在读学生。

年轻人群体留下的微信遗嘱中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向现任、前任、暗恋对象表白的、有向闺蜜好友倾诉的、也有向父母倾诉等等,反映出了当代年轻人对美好、纯真感情的向往。

据统计,有32.72%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向爱人、配偶表白”;有31.41%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对爱人和家人作祝福、祈祷”;有19.66%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写下了“人生经历和未来期望”;有11.38%的市民写下了“对自己或亲友的鼓励语”;剩下4.83%的市民则写下了“立遗嘱的原因和想法”。

从微信遗嘱的内容上看,大多数人会给爱人、家人留下心里话,而这些话,平时很难向对方亲口说出。通过微信遗嘱的方式,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情感,同时可以要求中华遗嘱库,在指定的时间,将微信遗嘱发送到指定的人手里。

“微信遗嘱是表达对家人的叮咛、嘱托和祝福等情感方面的,微信遗嘱并非法律意义上的遗嘱。《民法典》继承编对遗嘱的形式有严格的要求,通过微信订立遗嘱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微信遗嘱仅适用于处理非财产性的事务。中华遗嘱库开通该功能的目的在于让大家通过这种更加温馨的方式传递情感。”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说。

《民法典》实施,打印遗嘱盲文遗嘱问世

今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后,老百姓在订立遗嘱的方式上有更多的选择。“打印遗嘱”是《民法典》确认的一种新的遗嘱形式,目前中华遗嘱库已登记保管22204份打印遗嘱。

在登记过程中,登记人员会根据遗嘱人的意愿,打印出遗嘱文本,再由遗嘱人签字确认,并且有两名见证人在场见证。同时,通过人脸识别、录音录像、精神评估、指纹采集、文档扫描、司法备案等技术手段,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确保订立的遗嘱是真实、合法、有效的。

中华遗嘱库还创新了“盲文遗嘱”、“文盲遗嘱”、“录音录像遗嘱”的登记服务,以满足盲人、视觉障碍、书写障碍、识字困难等特殊需求的人群。

遗嘱存在信息孤岛 专家建议设立遗嘱检视程序

《民法典》删除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老百姓订立遗嘱有了更多选择,但这也导致了新的问题。一个人可能在不同时期在公证处、律所、中华遗嘱库和司法所等各类不同机构订立多份遗嘱,当这个人去世时,如果法院、公证处、房地产登记中心未进行遗嘱检视就办理相关继承手续的话,很可能遗漏了某一份遗嘱,可能导致遗产处理的严重错误。

陈凯建议借鉴大多数国家遗嘱检视的做法,人民法院、公证处、房地产登记中心在处理遗产继承事务时,首先进行遗嘱检视。同时建议中华遗嘱库与公证处、司法所、律师共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全覆盖全领域全体系的继承服务体系:中华遗嘱库发挥公益组织功能,承接遗嘱公共服务;公证处对接中华遗嘱库,为遗产处理等相关事务提供各类公证服务;司法所对接中华遗嘱库,引入公益力量为居民提供普法和咨询服务;律师对接中华遗嘱库,为遗嘱执行等相关事务提供各类法律服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