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营销实现线上赋能线下,恒信玺利I Do品牌力再提升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3-19 10:24
2021-03-19 10: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恒信玺利旗下I Do品牌成了全网关注的钻石品牌,“李佳琦直播卖10克拉壕钻”, “张雨绮代言I Do”,“9.9元秒杀I Do香水可获赠1万元优惠券抢爆”……每一个话题抛出,都引起网友和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讨论,10克拉到底有多大?谁买走了10克拉?在品牌事件形成社会热门话题的同时,I Do自流量池也迎来了大量其他线上流量的汇聚、转化。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恒信玺利的这次创新不仅在商业模式上找到了新的发力点, 在打通线上流量赋能线下门店的探索上,也迅速找到了“品效销”多丰收的途径。

  颠覆性营销打通线上赋能线下

近年来,随着珠宝钻石这种传统行业逐渐与电商、直播等互联网新形态结合,销售空间与潜在市场将进一步扩容,整个行业再次迎来了腾飞的机会。看到机会,找到发力点,则成了能否胜出行业的关键。I Do品牌针对高端定制珠宝市场需求,以“克拉定制”业务为发力点,并以精准的颠覆性营销打响了市场。

三八期间,“李佳琦直播卖I Do 10克拉壕钻”,“张雨绮代言I Do”等话题迅速引起全网及媒体关注,大家纷纷讨论,“10克拉到底有多大?”“钻石是不是越大越值钱?”行业专业人士评价,这种“普惠型宣传”的效果非常好,10克拉不仅抓住了三千万人的好奇心,顺便还普及了“钻石克拉”概念。

在品牌事件形成社会热门话题的同时,I Do自流量池也迎来了大量其他线上流量的汇聚、转化。据悉,“李佳琦x张雨绮”直播后两天,就有不少消费者拿着1万优惠券去I Do门店兑现,实现了线上为线下门店赋能的目标。而此优惠券的有效期是5年,直播当场便售出“10万+”,意味着“10万+”潜在消费者被纳入了I Do品牌私域流量池,这对低频次销售的珠宝品牌来说,算是一笔巨大的资产。

可以说,I Do的这次直播营销是一次“战略性”的胜利。一直以来,珠宝行业都在强调线下体验,但线上渠道优势在于流量巨大,并能积累大量的消费数据。因此,打通线上和线下的全渠道营销模式便成了各大品牌胜出的“战略要塞”。针对“克拉定制”业务,组合顶流直播主和明星带货,成功销售价值千万的10克拉钻石和100+枚1克拉定制钻戒的事实一方面说明I Do此举有效提高了营销效率,打通了线上并成功赋能了线下门店消费;另一方面也证明了I Do的品牌实力。

“硬实力 + 软实力 ”提升品牌力

品牌力对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都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在不确定的时代,品牌力更成了企业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关键。从消费端看,如果人们选择某个品牌是出于情不自禁的喜爱,毫不迟疑地购买,就说明,这个品牌的品牌力强大。I Do品牌创始人李厚霖曾说,“对珠宝品牌来说最核心的是品牌力,品牌力向下拆解的根基,是产品。也就是说如何提供能让当下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是打造品牌力的关键。”

据悉,I Do一直视产品力为品牌第一生命力。这次I Do“十心十美克拉定制”业务的推出,就非常注重产品力硬指标,不仅全球严格甄选天然钻石,30000颗中才能选中一颗,还提供GIA、IGI、天然钻石三重证书认证。在此之上,结合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定制需求,提供170款经典钻戒方案,全球珠宝设计大师设计的款式来满足不同的消费审美和佩戴体验。

此外,在服务上,I Do还加入了更多富有创意的情感概念。例如根据顾客场合需求,可以在钻石腰线进行“真爱密码”刻字服务,通过具有纪念意义的字符定制,进一步增强钻戒的唯一属性。可以说,I Do克拉定制正在通过把握硬标准(钻石品质、行业认证、镶嵌工艺)与软实力(情感价值、增值服务),来实现品牌独一无二性的同时,提升品牌力。

当下的消费环境对品牌力塑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的消费观在重塑和分化,品牌展现的渠道和方式也千变万化,因此品牌需要更精准的营销解决方案,更差异化的“品牌价值呈现”来满足社交化、圈层化的营销需求,进而成功占据消费者心智中的首位。

所以说,I Do这次组合营销的颠覆性不仅仅体现在真正做到了线上赋能线下、快速转化为营销成果的“品效销”三合一,还为品牌累积了真正的用户资产,实现了品牌力的提升。相信精准卡位“克拉定制”市场,并将此业务作为品牌全新发力点I Do会抓住行业再次腾飞的时机,并以自己的创造力,为企业带来“破局式”的发展,给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