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育种专家获奖鱼种“触网” 津新乌鲫登陆叮咚买菜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3-15 11:42
2021-03-15 11: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不少叮咚买菜华北地区的用户发现叮咚买菜APP上线了一款“鲜活水库黑鲫鱼”,其通体乌黑,十分特别。

这款实力与颜值兼具的新品种,来自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是淡水鱼育种专家金万昆花费18年培育出的津新乌鲫,该鱼种曾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经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检测,津新乌鲫蛋白含量达到 18.8%,氨基酸含量达 17.7%,并含5 种饱和脂肪酸,11 种不饱和脂肪酸,肉厚刺少汤白,是非常优质的高蛋白食材。

(图:津新乌鲫)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款营养丰富、口感细密的津新乌鲫现在能够通过叮咚买菜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背后是一位养鱼老人长达半世纪的坚守。

1932年,金万昆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解放后,他带领全社搞起家鱼养殖,取名“芦台镇换新水产良种场”。他一直记得自己1957年出席省劳模会的场景,时任省水产局局长的杨扶清对他说:“中国水产事业要发展,光靠捕捞是不行的,要养殖,要有好种啊。小金子,你就把‘种’搞起来吧。”那天他获得了3000尾“四大家鱼”鱼苗的物质奖励,心潮澎湃,也有些恍惚,他没念过书,搞育种岂不是比登天还难?

(图:上世纪50年代,金万昆在渔船上)

他当然没想到,五六十年后,只上过18天学的自己真的能走进上海水产大学深造,培养出10个经农业部批准在全国推广养殖的新品种,在国家级水产刊物发表逾50篇论文、拥有12项国家专利,并总结出版多部淡水鱼育种专著,从一个土渔民变成“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在上世纪90年代,水产育种不及养殖成鱼收益高已成为行业共识,金万昆和他的换新场也面临严峻考验。企业收益变低,他本人却多次收到养殖场的高薪邀约,对此他很坚定:“我们宁可下地狱,也要让祖国的水产事业上天堂。”

(图:金万昆在鱼池)

“弄出一条鱼来,养鱼的人说好养,卖鱼的人说好卖,吃鱼的人说好吃,这是一个产业链,好多人因此可以改变生活,勤劳致富,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儿啊。”坚持育种的金万昆还有着自己的新目标——培育一款黑色的高品质鱼种。这又是一次漫长的种鱼培育,不断实验,这次经历了18年。2009年,第一条通体乌黑、抗病能力强,养殖全程无需用药的津新乌鲫终于诞生了。

2011年,5000尾试养成鱼上市,那年,金万昆已经79岁。2017年年底,第一批40万尾成鱼分批上市,赢得广泛好评,同年津新乌鲫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然而,津新乌鲫的成长周期需要3年,对大部分养殖户来说,成本过高、周期过长、十分不经济,在试养第一批后,他们决定不再养这个品种。津新乌鲫的市场化遭遇困境。没有人愿意养就没人吃得到,没人喜欢吃就更没人养,18年呕心沥血孵化的品种无人问津。

金万昆坚持要养,他认定津新乌鲫有价值,这个节骨眼放弃就等于永远放弃。2018年,换新场孵化了第二批鱼苗,量很少,抛去成本,这是桩亏本买卖,这300万尾鱼苗投放在天津本地,引尔王庄水库的水资源养殖。

(图:津新乌鲫养殖基地)

2020年年底,这批“津新乌鲫”准备上市,叮咚买菜的水产采购王纬伟得知这一消息,认为其营养丰富、口感优越的特征十分符合线上用户对于品质的需求,于是第一时间和养殖基地联系直采合作,将其上架华北区域售卖。叮咚买菜也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在售“津新乌鲫”的生鲜电商。

  (图:叮咚买菜APP上的津新乌鲫宣传图)

一经推出,津新乌鲫受到了不少叮咚用户的追捧和好评。据王纬伟介绍,今年叮咚买菜正利用自己的供应链优势,与养殖基地合作筹备将津新乌鲫引入华东地区,为“黑鲫鱼”扩大市场的同时,让江浙沪等地的用户也能尝到不一样的鲜美味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