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10日讯(记者 陈冰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中,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接受中国网采访,围绕建设科技强国发出自己的声音。
从跟跑到领跑 量子通信步履不停
2016年,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标志着中国目前在量子通信方面处于国际领跑水平。2017年,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与“墨子号”成功对接,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也标志着我国在量子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对于现有的成就,王建宇依然保持着科学家的理性态度,他认为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非常快,有不少领域是从跟跑到并排跑再到领跑的。“作为一个前沿的科学领域,量子通信达到现在的位置后,要保持领跑不是太容易的事。”因为中国发射“墨子号”之后,国际上很多国家也在做着类似的量子空间项目研究,所以中国在量子通信上想要继续领跑的话,更需要在今后五年规划里一个个突破目标,不断地在研究的路上往前走。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
王建宇说“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后国家把科技强国这件事情提高到有史以来最高的位置上,作为科技工作者压力和使命感还是很强的。”王建宇表示在“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执行一个有限目标,合理地选好对中国发展有益的方向和领域进行突破。创新的理念是最根本的。所谓科技就是生产力,领先发展的东西就是科技,没有创新谈何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新的文化和创新的思想,才是民族发展的“灵魂”。
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提到,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承载着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王建宇认为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龙头,如何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一系列好做法运用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去,这是很重要的。
加快“包干制”改革步伐 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规划纲要草案中,有一项创新驱动指标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事实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一直以来,王建宇代表都高度关注着“包干制”改革试点的情况。他对这一政策表示了支持与肯定,“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在现有‘包干制’改革试点的经验总结基础上,加快‘包干制’改革试点科研经费使用方法的改革步伐,让好的政策更快地落下来”。
此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王建宇代表也有自己的建议“目前,我国做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较少,有好技术的人才不一定懂市场,所以有很多好的科技成果无法与市场有效地连接。”他认为“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仅要将国家的好政策落实到科研人才身上推动生产,还要让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与回报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