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重大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秩序造成重大冲击,高校毕业生就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影响,面临巨大压力。从市场供给看,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人;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出国受阻,而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人数增加;再加上往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国内劳动力市场上求职毕业生总量有所增加。从需求侧看,疫情初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服务性行业,现场工作岗位,中小微企业用工等需求下降更加明显。同时,受疫情防控措施限制,现场招聘等传统求职主渠道中断,现场就业服务活动暂停,一些用人单位调整招聘计划,招聘活动延后。尤其疫情严重时期的二三四月份,与往年毕业生求职招聘的高峰期重叠,严重干扰原有市场秩序。正常状态下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程被打断。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供给增加、需求下滑、招聘延后、求职受限等一系列困难局面。一段时间内毕业生失业率明显攀升、求职焦虑情绪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尤其是大专学历水平毕业生、女性毕业生、文科类毕业生等,因在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就业占比较大,其就业更加困难。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稳定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对保持全国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充分开发利用我国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事关毕业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亿万家庭的生活和希望。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将稳定和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应对疫情影响,中国政府明确提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做好“六保”工作,将“保就业”放在工作首位,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一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并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专门政策和措施。在快速控制疫情、恢复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基础上,从二季度开始劳动力市场逐步复苏回暖,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月份6.2%的历史高点逐步回落,12月降至5.2%,与2019年同期持平,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毕业生就业与总体就业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失业率在一季度攀升到高位后,持续下滑,年底趋于正常水平。
概括来说,政府在稳定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涉及调控供给、扩大需求、提升能力、强化服务、加大帮扶等几个方面,主要的具体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包括支持企业扩大招聘规模,采取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据统计,2020年全国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共为企业和个人减负1.54万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42亿元,支出就业补助资金和专项奖补资金1000亿元。再加上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一系列宏观政策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保持了基本稳定,劳动力市场需求从二季度开始明显回升。
支持基层吸纳更多毕业生就业,通过学费补偿、高定工资档次、就业补贴等支持举措,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服务、到教育医疗等人才急需的领域就业。加大对“三支一扶” (支农、支教、支医、扶贫)等基层项目支持力度,扩大招募规模。2020年中央和地方“三支一扶”项目招募人数达到4万人。在特殊时期,这些项目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把创业创新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向,向大学生倾斜政策服务资源,提供针对性的创业培训,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用这样的手段帮助大学生创业创新。同时,完善灵活就业的保障举措,支持毕业生进行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就业和平台就业。初步统计,去年大学生创业者达到了82万人,比上年增长了11%。
拓宽毕业生去向渠道,稳定和扩大公共部门就业。加大公共部门岗位挖潜的力度,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稳定事业单位招聘,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研助理或辅助人员岗位,扩大升学深造规模等扩大高校毕业生去向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公共部门在去年提供了大约300万个岗位。硕士研究生扩招和专升本扩招的计划人数超过50玩热,占到了2020届高校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总人数的6.5%。
强化招聘服务,打通求职渠道。针对毕业生求职的不同时段,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招聘活动。在疫情期间,针对线下招聘受限的情况,及时推出了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活动,一共提供了超过2700万个就业岗位信息。建立国家统一的公共招聘信息平台,开设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区。广泛运用移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就业服务方式,推广使用网络招聘、视频面试、自动匹配技术等手段,提高面向毕业生的招聘效率。同时,也有序地放开线下招聘,组织城市联合招聘。
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针对高校毕业生求职经验不足,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通过网络渠道,提供免费公共职业指导课程,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深化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拓展新职业培训,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通过募集更多的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2020年,对高校毕业生实施了补贴性培训90余万次,组织了54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
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服务和针对性服务。建立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数据库,对离开校园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毕业生实施一对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对困难毕业生给予特别扶持,重点对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等毕业生实施专项帮扶,开展“一对一”援助,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全年为150万困难和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省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
2021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09万人。目前每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占新成长劳动力的比例已近六成,未来还将持续升高。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促进就业的任务更重。目前国际疫情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疫情的影响复杂多变,经济全面复苏尚需时日。国内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就业增长动力并不强劲,高校毕业生供求不匹配结构性矛盾问题仍十分突出。下一步,要进一步提升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宏观政策调控,稳定和扩大劳动力市场需求。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重点行业领域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同促进新经济新业态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继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引领计划,实施分类精准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大力推进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匹配效率,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用工和毕业生理性择业,保持毕业生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
(作者: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陈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