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三个“新”字是关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09 06: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量化指标将确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目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2021年是开启“十四五”规划建设的元年。两会的召开迎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可谓是“谋大局、擘蓝图、开新局”,意义非凡。

“十四五”规划的基本逻辑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高标准目标开启新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十四五”规划远景目标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建设元年提出的远景目标标准比过去高,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技为引擎整体联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争取实质性进展。这并非是空喊的口号,意味着我国发展将开始进入快车道,开启现代化发展新征程。

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战略是关键抓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将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体现在供需、需求、分配、生产和贸易等多方面,双循环战略是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扩大内需、发挥国内市场优势等方面的主动选择,是实现“十四五”规划远景目标的关键抓手。

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基建,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双循环畅通的新动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扩大有效投资,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 “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

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和城市重构成为强大推动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进一步分析内需中究竟要提高哪些方面。国内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内循环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乡村振兴和城市重构是提高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改革投资结构的重要途径。

乡村发展的新阶段是乡村振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这既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代表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开启,标志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三个层次为着力点:第一个层次是促进农村县城的产业发展;第二个层次就是促进农村县城的人口回流;第三个层次是补充经济发展的短板。

城市发展新阶段是城市重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缩小区域差距,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新的城市重构正在形成。大城市在变化,乡村也在变化;一个长板,一个短板,同步在变化;短板迅速加强,综合国力就会提升。

乡村振兴和城市重构,将形成新的动能,现有的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的容纳程度以及未来发展程度都提上议事日程。这些将是中国新发展阶段快速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强大推动力。

“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这三个“新”,高度概括了我国“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途径和手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作者:董峰,中国政信研究院政策研究首席顾问)

(编辑:刁云娇 李海鹏)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