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3月8日长沙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自从2003年试点以来,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农民的基本卫生服务、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农村地区依然有极少部分农民参与性不高。
“由于诸多原因,在部分农村,少数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不高,据调查,自愿参加新农合的比例大约在70%左右,有的家庭是选择性缴费,只是对年老、有疾患的人缴费。”长期奋战在基层医疗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全国政协委员、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
一直以来,新农合参保形式都以自愿为原则。徐自强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由原来的自愿参保改为强制性参保,除了国家政策规定的少缴、免缴个人参保费、或已经购买了其他类别的医疗保险费以外,一律按照相关政策缴纳保费。
在长期基层医疗工作经历中,徐自强发现农村地区不愿参加新农合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原因。“一是对新农合的政策不了解,认为是国家以医疗保险为名变相向农民征收税费,不知晓各级财经在新农合给予了高额补助;二是认为自己目前身体好,缴了钱是白缴了,没有互助共济的理念;三是许多农民工在外地就业打工,而新农合还没有开通异地联网报销功能,报销不便利。四是保费逐年上涨,到目前每人须要缴纳280元,每户每年需要缴纳一千元左右,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数字;五是对新农合管理机构的服务不满意,报销手续繁琐,报销政策不透明。”徐自强介绍。
徐自强表示,农民参加新农合由“自愿”改为“强制”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体现,目前具有时机的成熟性、法律的正当性。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