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郭歌
3月7日,河南代表团分组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代表团副团长尹弘在谈及乡村建设时提出,需要技术劳动骨干返乡发挥作用。
这一天,在洛阳嵩县伊尹宰相祠堂的建设工地上,就有这样一位古建筑修复及建设的业务骨干,正在将新乡村的古建筑“焕然一新”。
“我从事古建筑修复和仿古建筑建造20多年了,家里好几代都是做这一行的。”洛阳巧匠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薛伟强说。
据了解,薛伟强是洛阳嵩县人,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云南打工闯荡,2013年返回家乡组建自己的建筑团队。“刚开始只有3个人,都是我从外地带回来的专业人才,慢慢团队有了更多人的加入,现在有40多名员工。”薛伟强说。
薛伟强的团队聚集了一批具有高端设计研发能力和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才。“上到近80岁的老翁,下到20多岁的徒弟,每个人都有两把刷子。”薛伟强介绍,上了年纪的师傅对卯榫结构等古建筑工艺非常了解,年轻人就负责设计以及机器的操作运用。
龙门石窟景区木结构房屋、洛邑古城仿古建筑群木作、兴洛湖提升改造项目全标段仿古建木结构、黛眉山大峡谷栈道平台……仿古建筑木作需要“慢工出细活”,多年来,薛伟强带着团队完成了洛阳多个仿古建筑木作工程。
“在修复的过程中有很多乐趣,我们可以通过房梁的结构来判定建筑的年代,通过家具上的雕花判定主人的身份,也算是通过建筑来见证历史、保护历史。”薛伟强介绍,刚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就是靠着兴趣和热爱,慢慢干出门道来,有了口碑又有了更多的订单。
在伊尹宰相祠堂工地,有的工人在雕刻木制装饰品,有的工人在搭建房屋整体结构。薛伟强说:“嵩县是我的老家,我现在有团队也有了技术,就想给自己的家乡贡献一点力量。”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