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海:抢占全球种业技术“制高点”

王国海:抢占全球种业技术“制高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06 20: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6日长沙讯 粮食安全一直是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设置了粮食安全指标,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我国粮食已经保持了“17连丰”,要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关键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害是种子和耕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虽小,却关乎14亿中国人的“饭碗安全”。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海介绍,目前七十多家国际种子企业涌入我国,其中包括全球种业前十强在内。一大批“洋种子”渗透到田间地头,20余个国外玉米品种覆盖我国东北、黄淮海地区,本地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品种被挤出市场,大豆进口占国内消费总量的80%。

“某些国际种业巨头试图控制我国种业市场,现实版‘狼来了’正在上演。14亿中国人的‘饭碗’,绝不可受制于人!”王国海十分担忧中国的种业安全。在今年提交的两会提案中,他提出构建中国种业的“一梁三柱”,举全国之力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抢占全球种业技术“制高点”势在必行。

“‘一梁’指的是构建顶层设计之‘梁’。”王国海提出,要对中国种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全方位实施“国家种子安全战略”,将“一粒种子”置于重中之重,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育种专家,建设好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三大种质资源库,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的“国家队”建设,加快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动在种业自主创新、良种综合生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三柱”指的是构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治理优势之“柱”。

“中国种业除了创新图强,别无他途。要构建共享多元的种业创新体系,提升‘一粒种子’的科技含量。”王国海说,要加大对现代种业的基础科研投入,依托国家重点农业科技创新实验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增产增效、防灾减灾和现代育种等重大技术研发尽快取得新突破。

王国海提出以生物育种前沿技术为主攻方向,在全国分区域打造一批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基因修饰、生物合成、智能化育种等核心技术“集成洼地”。把生物育种列为强化国家战略力量的科技重大专项,集合全国精锐,突破并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打破跨国公司垄断。

“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让每一粒种子茁壮成长。”王国海表示,要在全国种质资源优势区域建设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引进一批种业企业总部,培育一批国际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建立国际一流的种业大数据中心,打造种业数字云平台;建设国家分子育种和种子质量检测管控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治理有方,则市场有序;市场有序,则发展有力。”王国海表示,要构建监管有力的现代种业治理体系,为种业原始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营造更好更优的市场环境,为“一粒种子”保驾护航。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