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马路对面,我摇摇晃晃的,胃又开始疼得不行,就坐了下来。坐下之后胃也还是在痉挛,这种疼缓解不了。我就用一只手把脑袋支住,整个人就躺在水泥地上了。我划了一根火柴把烟点上,心想抽支烟或许能好一点。但瞬间我整个人就过去了,什么知觉都没有了。”
这段内容来自喜马拉雅音频节目《我的非凡留学经历》,主播完颜珺(原名:王军)今年66岁,是一名人类学博士、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这档节目中,他讲述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工作与生活的故事。
在第14集《晕倒银座街头》中,他回忆了自己刚到日本时为了支付房租,一天仅吃四两面条,打工体力不支加上剧烈胃痛,晕倒在银座街头的经历。
喜马拉雅主播完颜珺
“听到快结束的时候,终于忍不住流泪了。非常励志!”喜马拉雅用户“暖暖一杯茶”留言道。
完颜珺曾在日本留学和任教8年。提前退休之后,他也没闲着,目前担任北大培文儿童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平日不忙的时候,他就把自己关进房间,登录喜马拉雅,拿起话筒,做起了主播。
“这个时代的信息过于碎片化,无法给人塑造稳定的价值观。音频可以把系统化的故事、知识、经验、观点传递给听众,更适合体系化思维的塑造。我在大学讲课只能影响我的学生,做主播则可以打破大学的边界,与更多年轻人分享我的经历,与大家产生互动。”完颜珺说。
《我的非凡留学经历》,就是这位喜马拉雅老年主播与年轻一代的跨时空交流。
喜马拉雅主播完颜珺
长岛夫妇
接到我的电话时,完颜珺正在三亚度假。
他是吉林长春人,从日本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历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天津传媒学院执行校长。
2016年,他接到了一通来自日本千叶的电话:“欧桑(王先生),我的爸爸去世了。”来电的人叫泰一郎。完颜珺当年在日本留学时,曾得到一对日本老夫妇的照顾。老人叫长岛,夫妇俩将完颜珺视同己出,令他感动不已。
而在长岛先生离世前的几个月,长岛夫人也去世了,但她的儿子泰一郎没联系上完颜珺。长岛夫妇在同一年相继离世,勾起了他对日本留学往事的回忆,萌发了上喜马拉雅与网友分享留日经历的念头。
“我很怀念长岛夫妇,一开始是希望能通过一个渠道表达对他们的感情,后来我想干脆借这个机会把我整个在日本的生活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因为我是研究比较教育的,最后还讲到了不少教育方面的理念。”完颜珺说。
完颜珺与长岛先生
完颜珺和长岛夫妇的相识,是个偶然的故事。
1989年夏天,完颜珺还是吉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比较教育专业的一名教师。长岛夫妇从日本来到西安旅游,因天气原因,飞机延误,老俩口便坐在西安机场的候机厅休息。
这时,旁边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和他们搭话:“你们要去哪儿啊?”长岛夫妇听不懂中文,但老太太会写一些中文,就从身上背的小挎包里面掏出一个小本和一支铅笔,和这位中国年轻人“笔谈”了起来。
这位年轻人是完颜珺妻子的同学李亚晨,他还给长岛夫妇买了盒饭。双方道别时,互留了姓名和联系方式。
过了一段时间,长岛夫妇再次来到中国旅行,并去长春拜访了李亚晨。由于完颜珺在硕士阶段研究的是日本教育,懂一些日语,李亚晨就直接拉上了完颜珺当翻译。完颜珺和长岛夫妇由此结识。
那时候,完颜珺正筹备着前往日本留学,学习日本在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但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完颜珺的公派留学名额被冻结,完颜珺无奈只能找亲戚七拼八凑,怀揣36万日元(约合2万多元人民币)自费前往日本国立东京学艺大学留学。
出国前夕,完颜珺给长岛夫妇写了一封信,委婉请他们帮忙在学校附近找一个住处。
二老很快回信:“你哪天到,我们一定到东京机场去接你,先把你接到我们家,等帮你找到房子,都安顿好了,我们再送你过去。”
1990年,长岛夫人到东京国际机场迎接完颜珺
“你放心地来,我一定会像你的姐姐一样照顾你,别的在学问上我帮不了你,但是在生活上我一定会尽我的全力把你当成我的弟弟来照顾!”长岛夫人补充道。
后来在日本留学期间,长岛夫妇让完颜珺每周末都到家里住,“这就是你的家!”。他们不仅专门为完颜珺准备了一个房间,还准备了一个大箱子,上面写着完颜珺的名字,里面放着给他准备的被褥、睡衣、换洗衣裤等。
2018年,完颜珺带着妻子和女儿去日本千叶给二老扫墓。那个大箱子依然保留在他当年住过的屋子里;完颜珺当年穿过的睡衣、换洗衣裤,仍旧干干净净地摆放在里面。
频临绝境
初到日本的那段时光,长岛夫妇帮助完颜珺快速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但由于是自费留学,经济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完颜珺面前。
学费和房租交完,完颜珺从国内带来的钱已所剩无几。白天在国立东京学艺大学学校教育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晚上找到一个地方打工,成为了完颜珺必然的选择。
“当时手里大概只剩7000日元,按当时的汇率,不到500元人民币!这一点钱就是不吃不喝都不够交下个月的房费,我无论如何要在剩下的20多天时间里,必须把房费和饭钱挣到手!”用完颜珺的话说,当时已经“濒临绝境”,为了省钱,每天就着酱油只吃不到四两的挂面。
通过学校的招工栏,完颜珺找到了一份蓝领体力活,在东京的“小包邮寄中心”当邮包装卸工,从下午4点钟开始,每天工作到第二天早晨8点才能离开,薪水日结,每天16000多日元。
几天下来,高强度的工作、睡眠不足与不规律饮食,完颜珺出现了严重的胃疼症状,有一天夜里胃痉挛了36次。这就发生了文章开头“打工晕倒银座街头”的那一幕。
“我今天是跌倒了,但我死都不会这么回中国!咱们几年后见!我绝对让你们知道这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中国人!我一定要让你们日本人佩服!”发完这个誓,完颜珺转身站了起来。
岩波文库
后来,在一位中国朋友老丁的帮助下,完颜珺在东京医疗检测中心找到了一份计算机信息录入员的工作。
在东京医疗检测中心打工的完颜珺
相对于邮包装卸工,这份白领工作体面了不少,且收入更高,输入一份报告大约能得到将近 7日元(当时约合5角人民币)。完颜珺早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小提琴专业,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担任吉林省歌舞剧院首席小提琴,手指灵巧的优势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打一份报告,平均只用7秒钟,一晚上能打2300到2700份,成为所有同事中输入速度最快的。后来的留学生涯中,完颜珺一直在这家公司打工。
工作有了着落,完颜珺得以心无旁骛地学习。1992年,他顺利考上了国立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哲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最后成绩公布的时候,他是整个教育学部的第一名。
在国立东京学艺大学留学的完颜珺
几年后,完颜珺的博士毕业论文《论学而优则仕的论理构造——从中国的三次读书无用论谈起》成为当年全校唯一的一篇学生论文,发表在东京学艺大学学刊上。他回国后,这篇学位论文还被收录到日本知名的《岩波文库》。
完颜珺博士毕业
1994年,完颜珺毕业的时候,位于东京六本木的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正在招人。国立教育研究所隶属于日本文部省,属于政府机构,是日本教育的核心机构。他的导师为他写了一封详尽的推荐信。
完颜珺与导师、同学在山中湖
十几个博士生应聘一个政策研究室研究员职位,竞争者中有教授,也有副教授,有来自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的,也有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完颜珺笑到了最后,成为少有的进入日本国家核心机构的中国人。
完颜珺在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期间,接触到大量核心的教育发展动态和信息,充分学习了日本在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
彼时,中国驻日大使馆也正号召在日优秀人才利用所学知识回国服务国家建设。大使馆工作人员还找完颜珺专门谈过几次话,希望他能回到国内为国家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这个时候自己确实也有一种很强烈的想参加祖国建设的热望。费了那么大代价,刻苦学习这么多年,在学识和见识上积累了很多东西,是时候把这些智慧贡献给国家了。”完颜珺说。恰好这个时候,中央民族大学邀请他回国任教,工资每月400元。
当时,完颜珺在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的薪水已经达到了每月4万元人民币,但他没有任何犹豫,毅然踏上了回国之路。
《送别》
离开日本前的最后8天,完颜珺是和长岛夫妇一起度过的。
和往常的周末一样,完颜珺会去院子里帮长岛夫人干活。老太太性格非常开朗,有说有笑,但有时一转身,老太太一下子就呜咽起来:“欧桑,还剩七天了!”等到第二天又喃喃自语道:“欧桑,只剩六天了!” 就这样一天一天倒数着。
完颜珺与长岛夫人
临行前一天晚上,天空特别晴朗。当时已是五月,日本天气已经转暖。吃过晚饭,长岛夫人把大落地窗打开,拿出了完颜珺的二胡。在日本期间,完颜珺一直在教老太太拉二胡,几年下来,她已经能拉很多曲子了。
老太太把二胡递给完颜珺:“欧桑,请最后为我演奏一首好吗?”
月光照着熟悉的庭院,长岛夫妇在窗前坐了下来,完颜珺拉了一首《送别》,又把二胡擦得干干净净,装到盒子里,把它送给长岛夫人:“我回到中国,就让这把二胡来代替我一直陪伴你吧!”
长岛夫人把她的儿子和儿媳一家人全叫过来,向她儿子嘱咐道:“泰一郎,你记住了,有一天等妈妈不在的时候,一定要把这把二胡送到中国,还给欧桑,这是欧桑六岁起就伴随他成长的心爱乐器。”
完颜珺还买了一本影集,把过去几年和长岛夫妇的合影和有关生活照片全部装了进去,记录他和二老从相识到告别的所有点滴,每一张照片下边都标注了时间和地点,并在影集的扉页上写道:“留给长岛夫妇永远的纪念!”
回国的时候终于到了,长岛夫妇开着轿车把完颜珺送到了东京机场。当完颜珺就要走进机场安检口,一瞬间互相对视的时候,两位老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扑过来和完颜珺紧紧相拥。
长岛一家在东京国际机场送别完颜珺
“我希望大家知道他们,知道日本有长岛夫妇这样一对善良的老人,知道我们之间结下的那种深深的感情!他们实在给了我太多的关照,他们对我的照顾胜似亲人!”完颜珺在喜马拉雅音频节目《我的非凡留学经历》中说道。
1997年和2005年,完颜珺还曾两次返回日本,分别担任日本岐阜教育大学教授和东京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回国前夕,是完颜珺和长岛夫妇的最后一次相见。
主播
完颜珺把自己对长岛夫妇的情感、在日留学的感悟,以及对于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思考,全部融入了《我的非凡留学经历》这档音频节目中,希望用自己的声音,去影响更多的年轻听众。
喜马拉雅用户“笑鹅”留言道:“我认真收听每一集,好像在完成老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今天我也一样很认真的收听了这一集,前半部分的生活化和后半部分的长岛老先生的事迹,太感人了。教授的这部传记是非常励志的。”
喜马拉雅用户“天堂鸟”说:“太喜欢这样的讲述了。真实的故事、亲切的乡音,被老师的非凡经历感动着、鼓舞着。多么希望生活在这安逸年代的孩子们好好听听,好好学习老师勇敢不屈、拼搏奋斗的精神。”
更有用户表示,这部音频自述体传记比《北京人在纽约》和《上海人在东京》更加励志和精彩,如果能把主播在日本的经历拍成电影,“一定是一部非常感人、励志的佳作”。
喜马拉雅主播完颜珺
在播讲《我的非凡留学经历》过程中,完颜珺并没有准备文稿,而是采用纯口述的方式进行。后来,有几位喜马拉雅热心用户把音频转化并整理成了文本,发给了完颜珺,希望他能出版这部作品,让更多人看到。
最近,他又在喜马拉雅开了一档音频节目《洞见》,向用户讲述他对教育、艺术和人生的别样看法。
完颜珺曾担任吉林省歌舞剧院首席小提琴
从小提琴首席到比较教育研究生,从留日学子到教育学教授、人类学博士、大学校长,完颜珺同时在艺术、教育、管理、人类学等多领域都作出了深耕。现在,他作为北大培文儿童发展研究院院长,又在探索新时代的中国儿童教育。
在这些社会身份之外,他更喜欢在每天空下来的时候,做一名喜马拉雅主播,与大家在声音世界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这可以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种可以在更广的维度去影响年轻人的价值,希望我的这些经历和感悟能对正在奋力拼搏的年轻朋友有些许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