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见证现调饮品的快速崛起
说起近几年最炙手可热的行业,现调饮品行业绝对是稳坐话题榜前三甲的宝座。
从1987年,中国台湾的春水堂发明珍珠奶茶开始,到现在20年的时间,现调饮品开启了从强产品弱品牌到如今品牌林立的高速发展阶段。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我国现制茶饮门店数量已达到41万家, 年增长率为74%。2014-2018现制茶饮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0%,实现超过400亿元的销售额。到2020年,我国新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更会达到500亿元,一举超过在中国市场成长了20年的咖啡行业的50%。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更是得到资本青睐,获得超亿元的高额融资,现调茶饮在市场上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
为什么现调饮品能够发展地如此迅猛?
一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居民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居民消费趋势变得扁平化,消费者买东西已经不只是单纯的购买商品,更是生活方式的彰显和个人独特性的表现,是一个人情感价值外化的表现。尤其是正在成为消费主体的Z世代年轻人,他们会更注重选择精神内涵契合,能代表自我主张的品牌。
纵观最受年轻人喜爱的现调饮品的品牌,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主打方向虽各有特色,好喝是基本功。但在好喝之外,更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是他们通过产品包装、门店设计、视觉vi以及富有创意的跨界营销活动营造出的潮流、时尚、年轻和酷的品牌格调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能够引起年轻消费群体的共鸣。而文化上与精神认同上的加持,让这些品牌从单纯的饮料,成为年轻文化的象征。
二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乡镇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消费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背景下,国民对食物的需求也从基本的温饱需求过渡到口腹之欲,休闲食品作为正餐之外的补充,呈现“第四餐化”的特点。
根据凯恩斯2020年亚洲第三季度快速消费品市场报告显示,食品部分与2019年同期对比处于上升趋势,其中不乏有休闲零食的快速增长。而现调饮品与传统饮料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小料”的多样化,例如现调饮品店书亦烧仙草—半杯都是料,将现调饮品的这一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而在地理位置上,现调饮品店一般都会开在商场里或者商业步行街旁边,所以本质而言,现调饮品店真正满足消费者的并非解渴性功能,更多充当的是消费者逛街,逛商场时的休闲零食。可以说不管是休闲零食和现调饮品店都是顺应新时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展起来的品类,自然更符合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年轻人的首要选择。
现调饮品崛起,传统饮品备受打击
商业竞争,行业之间的发展往往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更多的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一个行业的崛起,往往会对固有相关行业产生强烈的冲击。
最好的例子就是零售行业与餐饮行业的关联。曾经方便面是人们没时间吃饭、或者没有做饭的条件情况之下,必备的食品,但自从外卖盛行之后,方便面的销量下滑严重,包括借助外卖腾飞的实体餐饮行业,也对零售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现调饮品行业与传统饮品行业之间亦是如此,此消彼长。
随着大众对线下茶饮店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茶饮门店增加大爆发, 传统饮品企业却是危机重重。首先遭到阻碍的便是奶茶。 现制饮品行业最开始是以冲粉为主的冲泡茶饮和奶茶,出品快、品质差,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对线下杯装奶茶的影响不大,但从2010年开始,喜茶、一点点、乐乐茶等一大批新式茶饮店崛起,通过对原料、口感,品牌形象的全方位升级,逐渐俘获了消费者的“芳心”,而传统冲泡类奶茶也从此时开始,进入了增收瓶颈期,首当其冲的就是香飘飘。
据香飘飘财报显示,自2012年至2015年,其年收入在20亿左右便停滞不前。而据其2019年第一至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以传统奶茶为主的冲泡类产品同比增速分别为6.56%、-2.81%和2.70%,从数据中可以明显反映出传统奶茶商正逐渐失宠。
如果仅仅如此,传统饮品行业也不会有如临大敌之感。实际上,线下饮品店有更大的发展目标,他们要充分利用线下门店的优势,多元化发展,最高限度地拉高行业利润想象空间
我们去看现如今的线下茶饮店已从最开始的单一奶茶制作业务扩展为果汁、茶、鲜奶等多个品类,对于消费者来说仅仅是更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了,但对于传统饮品企业来说,现调饮品中的每一个品类所对应的都是传统饮品中的超级大品类,线下饮品来势汹汹,传统饮品势必会遭受冲击。
以2019年度中国茶饮料品牌力指数排行前三的康师傅、统一和娃哈哈为例,根据三家企业2019年半年报显示,康师傅集团比重60%的饮品业务收益为183.67亿元,较去年同期衰退4.08%;统一2019年上半年茶饮料收益为31.83亿元,比2018年上半年的33.94亿元下滑了6.2%;娃哈哈则在2018年才从营收连续4年下滑的泥潭中抽身而出。
打破现状,冲出迷途,传统饮品企业如何“脱困”
面对现制饮品对瓶装饮品市场的抢占,传统饮料企业倍感压力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寻找可能突破点。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快消品行业的应对策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躬身入局现调饮品行业,跨界拓展经营范围。目前能做此跨界的也只有老牌饮品企业有此实力和资本,王老吉可谓是其中的先行者。2017年,王老吉在广州开设线下门店。在引入企业的核心产品凉茶外,还加入热卖的水果茶饮品,旨在更贴近年轻消费者。2019年王老吉更对外宣称,将会继续扩张门店数量,未来5年计划开设5000家门店,这也从侧面说明王老吉对线下饮品店市场的看好。除此之外,在2019年将布局线下店视作发展要务的还有香飘飘、娃哈哈等企业。
其中,娃哈哈将以招商加盟的方式拓展门店数,产品均依托原有饮品,包括AD钙奶系列、芝士营养快线系列和冬季热饮系列等,单品价格区间10-30元/杯。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更是把这次开店称作“第三次创业”,关乎企业生死。
调整产品战略,创新升级单品,不断推出健康类、小众功能性、高颜值高端饮料。互联网时代出生的90后甚至00后,生活方式更加社会化、个体化、碎片化,他们强调体验与专属,追求张扬个性,关注健康超过任何以往年代,因此在选择饮料的时候不仅会考虑好喝同样也会考虑是否好玩、新颖,健康。
而这批用户作为饮品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也反向影响着传统饮品朝着更健康、更有趣的开发方向发展。例如统一推出的植物能量饮料"唤醒",主要直击都市年轻人的消费痛点,期望能够延续"小茗同学"、"海之言"的市场爆款现象。而维吉的芝士奶盖、维吉焦糖冰乐、维吉樱花阿里山,以健康作为主打卖点促进消费者消费。
产品“加料”,饮品零食化。分析95后和00后生活及出行及娱乐方式,要么宅在家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娱乐学习,要么日常出行聚会也会约在商场等室内区域,我们会发现他们对于饮品解渴性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是削弱的状态,反而不同种类和口味的休闲零食具有非常大的需求和诱惑力。
目前也已经有企业在做新的尝试,比如农夫山泉在2020年9月底推出新品——冻冻茶果味饮,在传统瓶装果味茶的基础上加入了茶冻,这一形态与奶茶店的“茶+小料”的产品结构完全相同。此前,香飘飘推出的黑糖双拼奶茶中也首次加入了奶茶爆款小料“珍珠”。
而元气森林旗下的「北海牧场」也透出要上市一款爆珠波波酸奶,酸奶中家有蓝莓、紫米、爆珠等各种多样的小料。
一手将山楂品类推上风口的消时乐也成立米小野新品牌全线布局饮品零食化改造方向,通过产品“加料”将饮品品类重做一遍,同时将在2021年春季糖酒会上推出带有大果粒果汁新品,由此看来产品“加料”拓展为饮品新品类,饮品零食化将会是大势所趋。
消费人群的改变,为食品饮料企业打开了一扇扇创新的大门。消费者变了,一切都会变,打破固有观念,重新思考消费者需求,精准定位产品开发方向,是每一个食品饮料企业都刻不容缓的事情。作为经销商同样如此,只有深刻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才能紧跟潮流,做好选品,实现增收,否则面临的只有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