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白鹤祥: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在2021年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接受记者采访,建议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白鹤祥: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04 10: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4日电(记者 陈佳)在2021年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接受记者采访,建议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白鹤祥对记者表示,国际金融枢纽具有丰富内涵,其实质要求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强化区域金融协同,促进金融集聚,提升国际影响力。

建议中包括,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创建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金融“单一通行证”机制以及“新股通”“保险通”“碳市通”互联互通安排等改革创新等。

粤港澳大湾区内含多个金融能级强大的核心城市,形成了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建设了互联互通的金融基础设施,并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方面加强互动,集中了城市群、实体与金融、在岸与离岸、传统与新兴金融的组合优势,这都打下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的坚实基础。

香港自回归祖国以来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断巩固,上海2020年已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我国初步形成了离岸在岸两大金融中心错位发展的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把握机遇、整合优势、强化联动,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基础上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枢纽,将推动我国金融业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一中心’‘一枢纽’格局”,白鹤祥说。

白鹤祥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可建设五大枢纽:即金融科技枢纽、创新资本枢纽、绿色金融枢纽、人民币资产配置枢纽、金融制度创新枢纽。建设两大市场:在岸市场在维护以上海为核心的内地统一金融市场前提下,建立健全资本市场、碳金融市场及区域性交易市场,同时强调发展新兴金融,拓展金融发展空间;离岸市场强调发挥香港金融的引领带动作用及港澳的独特优势,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离岸在岸市场互动方面,强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特色,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形成差异化建设路径。

白鹤祥同时建议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提升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同等地位,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作。

通过建立中央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成立金融专责小组,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组成,协调解决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并指导广东推进相关建设工作。

此外,还需加快制定工作方案,在总结《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实施成效基础上,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确立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建设任务,白鹤祥表示。

(陈佳)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