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回访脱贫攻坚】搬出大山 奔向小康

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曾是位于昆仑山深处的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1134户贫困牧民多年的梦想。换土、清理河坝淤泥、撒农家肥……在短短两年内,桐安乡用这些“土办法”改良了1.2万亩耕地,开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回访脱贫攻坚】搬出大山 奔向小康

来源: 新疆日报
2021-03-03 09: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记者 韩沁言 通讯员 王丹娟

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曾是位于昆仑山深处的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1134户贫困牧民多年的梦想。

如今,搬迁到泽普县桐安乡安置小区的4219名牧民全部住进安居房,自来水普及率100%。丰衣足食的新生活、温暖舒适的新家园,真真切切地成为现实。

住进新居心里敞亮

2月底,走进泽普县桐安乡英阿瓦提村,一排排整齐的安居房让人感到整个村庄焕发着勃勃生机。

“我从没想过能住上带地暖的‘别墅’。今年在新房里过冬,心里特别温暖。”村民吐马汗 ·玉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吐马汗家的住房面积80平方米,庭院面积300平方米,还搭建了40平方米的暖圈。

村里还配有活动中心、卫生院、小学、幼儿园等设施。这一切都让村民幸福感十足。

“过去住在山沟里,每年八九月间,洪水、泥石流就来了,不是房子被淹就是土地被冲。”厮守群山49年的吐马汗说,“贫困就像那山,我们生下来就在其中。”

两年前,吐马汗一家搬离昆仑山区,来到桐安乡定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由各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迎来了新的生活。

“住上了混凝土浇筑、有落地窗的新房子,院子里还有空地搞养殖、种花草,心里别提多敞亮了。”吐马汗说,“以前在山上住,孩子上学、看病都不方便。现在从家到社区活动中心、超市、卫生院,只要几分钟。”

“过去只会种地、放羊,没想到搬出来后还成了上班族。”如今,吐马汗已是村办工厂里的一名工人。

养殖产业带富一方

“咩……咩……”还没进村民阿西木 ·玉山家的暖圈,就听到了他家的羊叫声。

“他是我们这里的养殖大户,村里人都说他由穷户变大款了。”乡干部古丽努尔 ·阿不力米提告诉记者。

“我家的羊已发展到30只,去年卖羊收入3万元。”阿西木乐呵呵地说,“党和政府处处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建好了新房,修好了庭院、盖好了暖圈,还给我们分了8亩多的饲料地和4亩耕地。”

阿西木一家5口人,3个孩子都在上学。2019年以前,生活在昆仑山区深处的一家人靠养羊为生,忙活一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000元。

自从搬迁到桐安乡定居后,他家的羊一年比一年多。阿西木买了一辆小货车,用于饲草料和羊的运输,又与弟弟一起买了辆小面包车,跑起桐安乡到县城的客运。“一年下来,也能挣10万元。”阿西木说。

桐安乡不少村民靠养羊增收致富。科克鲁克村村民吐尔孙 ·依斯拉木还当起了“羊经纪人”,一年下来收入不错。

“暖圈里现有70多只羊,我最近还要买一批羊育肥。”吐尔孙说。

如今,养殖业已成为桐安乡增收的支柱产业,桐安乡牲畜数量由原来的1.1万只(头)增长到现在的1.7万只(头),在原有棚圈868座的基础上,又新建养殖小区1个、棚圈154座、禽舍512座。

改良土壤循环发展

“我们这里一天一个样,变化大着呢。”科克鲁克村村民热娜古丽 ·喀尔曼自豪地说。

换土、清理河坝淤泥、撒农家肥……在短短两年内,桐安乡用这些“土办法”改良了1.2万亩耕地,开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

“我们改良4000亩‘口粮田’,亩产达250公斤,8000亩饲草料地产出的饲草,解决了牛羊过冬草料问题,30座温室大棚,可以让老百姓在冬季吃上新鲜蔬菜。”桐安乡乡长依明 ·卡地尔说。

搬迁的居民吃到了自家种的粮食,地里剩下的秸秆也能用作饲料。养殖业发展起来了,牲畜产生的粪便能用作农家肥,改良土壤,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们再努力一点、勤快一点,日子就会越来越好。”热娜古丽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韩沁言)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