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狗听年味儿歌单、看非遗直播 网络“新年俗”受青年喜爱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3-03 11:27
2021-03-03 11: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春节,人们将“就地过年”代替了“回家团圆”,并在线上催生了网络过年“新年俗”,不仅带来别出心裁的“年味儿”,也促进了年俗文化的“变迁”。“听到乡音,就是回家了”、“听到了小时候的年味儿”。春节、元宵节期间,酷狗音乐上线“我记忆中的乡音年味”、“今宵元夜 万灯寄福”主题歌单,截至当前播放量超过2200万次。评论区内,网友们互道安康,祝福祖国国泰民安。

春节、元宵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团圆”。随着互联网服务升级,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数字音乐、网络直播、短视频等重新定义了“过年”、“团聚”的方式。人们从走街串巷的线下拜年,到听年味儿歌单、看年俗直播、分享祝福视频,过年的方式在不断被创新,人们也从歌曲、视频中感受到更多的年俗文化,引发曾经的过年记忆。

“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网友在《我记忆中的乡音年味》评论区留言表示,每次听到《恭喜发财》这首歌,就想起了小时候和爸妈去超市采购年货的场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北方的元宵崔蹦蹦,南方的汤圆热腾腾”……在《今宵元夜 万灯寄福》歌单,既有涵盖了元宵节习俗的歌曲,也有用元宵相关诗词作为歌词的古诗新唱,网友评价“这是一张有知识的歌单”,不仅普及了节日年俗,还将经典诗词“咏流传”。网友miss留言称,“歌词是辛弃疾、唐寅的诗词,可以跟着旋律轻松背下”。

事实上,年俗既蕴含了传统文化,也是新时代人们生活变迁的缩影。特别是在互联网平台,网络青年创客对文化内容的创新表达,影响着更大范围的网络受众,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文化内容的时代传播者。

例如在今年春节期间,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上线酷狗直播。活动以酷狗主播带全国网友逛家乡年的视角,近距离探访京西皮影、京彩瓷、剪纸、杨柳青木板年画、挂甲寺庆音法鼓等非遗传承人。看皮影、贴年画、剪窗花……网友们一边了解非遗年俗的相关历史知识,一边感受这些非遗项目在如今时代的创新表达。

“精彩,终于看了一次皮影戏现场版。”一位网友在酷狗直播间发弹幕表示,以往看到的皮影大多在博物馆或者景区内,被当成一件工艺品,今天看到这场动起来的皮影戏,感受到了皮影的灵魂。

“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时代,看一场皮影戏,就是过年。”京西皮影传承人王熙表示,皮影戏里有着满满的春节仪式,网络直播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可以将自己手中的技艺发扬光大。在另一场直播活动中,90后非遗剪纸传承人杨钺也带着网友从一幅幅的剪纸作品中找“年味儿”。为了向2020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杨钺今年还特别设计出一款由医护人员小象勾勒出的福字,表达了对白衣天使的敬意。

“让非遗年俗进入直播间,网友在感受浓浓年味儿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人,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推动这些与年俗相关的非遗项目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酷狗宣传总监方圆说。据了解,“酷狗主播带你逛家乡年”系列直播活动共计5场,累计观看人数超过百万次。

据统计,今年全国共有1亿多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看一场年俗直播,听一张年味儿歌单,互联网平台在牛年掀起的这场“新年俗”活动,推动了非遗等传统文化走入百姓家,也让响应就地过年的人们云端“解乡愁”,年味儿“不打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