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姚村的“花经济”

”  “花经济”为当地农民插上了脱贫致富的翅膀,开饭店、建农宿,生意红红火火,赏花高峰期,一天全村商业销售额达10万余元。村民和游客在花香四溢的村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沉浸在欢乐幸福之中。

北姚村的“花经济”

2021-03-02 08: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古国凡冯帅军

3月1日,春雨过后,大地清新。

襄城县首山南坡,湛北乡北姚村的高沟、黄沟、东沟3个自然村被鲜花掩映,墙里墙外的樱桃花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田间地头的油菜花绵延万亩,色彩明丽,一片生机。络绎不绝观光赏花的游客驻足拍照,流连忘返。

北姚村樱桃花、油菜花久负盛名。近年来,每年都在这里举办“中国襄城油菜花、樱花节”。游览期间,周边城乡群众聚集而来。

“花经济带动农家乐,带来了群众的经商意识,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北姚村党支部书记康文昌介绍说,北姚村坐落在首山南侧半山腰上,是明朝万历年间工部尚书姚继可的故里,该村种植樱桃历史悠久。由于过去山路不通,村民种下的樱桃自己吃不完,就烂在了树上。

2015年封山育林后,襄城县委、县政府投资数亿元在首山上修通了公路,建起了首山公园。湛北乡党委、乡政府依托首山公园旅游优势,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花经济”,鼓励群众上山栽植果树,流转山坡地万余亩,承包给种植大户。冬天栽种油菜,秋天种植红高粱、向日葵,经过几年的苦战,万亩荒山披上绿装,北姚村樱桃也由原来的100亩发展到1200亩,并以该村为中心东西两面延绵着万亩油菜花海。

43岁的山民孙辉峰过去跟着父辈上山打石货,山也掏空了,仍然过着穷日子。封山育林后,他在山上栽种6亩樱桃树年收入5万元,尝到甜头后,2017年,他带领全家人齐上阵,在山坡上栽植樱桃树60余亩。由于科学管理,樱桃连年丰收。春天赏花,五一节收果,年收入41万元。他在城里买了楼房,小轿车开进了家里。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如果说北姚村的樱桃花,是一种自发的盛开,那么,以北姚村为中心的沿山万亩油菜花,则是一种精心的培育。每年的3月16日前后,该县和湛北乡、北姚村联合举办“中国油菜花节”,成为省内农旅结合生态观花胜地。土地流转后的农民给种植大户打工挣工资。70多岁的农民魏金玉逢人便说:“亦工亦农真得劲!这几年,俺把13亩山坡地流转给村里,年收租金1.3万元,闲下来在油菜地、高粱地里打工,在村部打扫卫生,年收入1.4万元——这美事往哪里找哩?”

40多岁的农民程河群,一边忙着给游客拿饮料,一边告诉记者:“生意不赖,光卖矿泉水、饮料一天能收入2000多元呐!年收两万余元没问题。俺靠‘花经济’挖掉了穷根。”

“花经济”为当地农民插上了脱贫致富的翅膀,开饭店、建农宿,生意红红火火,赏花高峰期,一天全村商业销售额达10万余元。北姚村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3100元,2020年猛增到1.6万元,全村贫困户13户21人全部脱贫。昔日的穷山村,如今完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成立了豫粮股份合作社,村民变成了股民,年终收分红。村民住上了“小洋楼”,用上了热水器,吃上了自来水,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

夜幕降临,条条山道灯光璀璨。村民和游客在花香四溢的村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沉浸在欢乐幸福之中。

(编辑:张馨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