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河南三大考古项目入围

(河南日报记者 温小娟)2月25日,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全国共有20个考古项目入围终评,其中包括河南的巩义双槐树遗址、淮阳时庄遗址、伊川徐阳墓地3个项目。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河南三大考古项目入围

来源:河南日报    2021-02-26 07:35
来源: 河南日报
2021-02-26 07: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淮阳时庄遗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河南日报记者 温小娟)2月25日,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全国共有20个考古项目入围终评,其中包括河南的巩义双槐树遗址、淮阳时庄遗址、伊川徐阳墓地3个项目。

据悉,这20个入围项目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那么,历史底蕴丰厚、素有“考古大省”“文物大省”之称的河南,入围的3个项目都有哪些特点?

巩义双槐树遗址:该遗址发现了5300年前“河洛古国”,表明了河洛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这一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实证了以该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该遗址还新发现了4300平方米夯土建筑群基址、大型院落布局,已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开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形制之先河,堪称中国最早的“宫殿”。专家认为,从发现的三重环壕、巨型夯土高台宫宇建筑、北寝南朝、左右并列、一门三道等遗存现象看,双槐树遗址的宫寝宫宇“礼制”布局直接影响了此后的陶寺和二里头等夏商都城规划布局,是历史时期都城规制的源头。

淮阳时庄遗址:该遗址发掘出土了28座夏代早期“粮仓”遗迹,以围墙围成密集圆形粮仓,专用于粮食的集中储备,是一种崭新的聚落形态。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显示,粮仓遗迹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新砦期”阶段,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粮食仓城”。专家认为,这对于早期夏文化的研究,重新认识夏王朝的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早期国家治理能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伊川徐阳墓地:此次考古发掘表明,伊川徐阳墓地是2600多年前从中国西北迁往洛阳伊川的陆浑戎墓葬群,也是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首个戎人遗存。该遗址通过多学科结合进行精细化发掘和古DNA信息提取获得了大量重要的信息,进一步印证了2600多年前陆浑戎迁徙、融合的历史,对探索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编辑:郭同欢)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