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被央视、新华社点赞:就地过年也有年味儿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2-24 09:47
2021-02-24 09: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春节前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上线酷狗直播,以酷狗主播带全国网友逛家乡年的视角,近距离探访非遗传承人,感受与年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带来的网络新年俗。活动两天观看量超过百万次,并先后被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央媒报道,称“让‘就地过年’的人们感受到家的味道”、“让非遗技艺发扬光大”。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2月2日上线酷狗,平台设立“酷狗主播带你逛家乡年”直播专区、“我记忆中的乡音年味”歌单专区,以网络直播、数字歌单的表达方式,展示各地年俗文化活动,带全国网友“回家过年”。截至当前,直播累计观看量超过百万次,歌单播放量超过1800万次。

看皮影、贴年画、剪窗花……当非遗年俗进入直播间,网友在感受浓浓年味儿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人,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推动这些与年俗相关的非遗项目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据报道,在“酷狗主播带你逛家乡年”的5场直播中,主播探访了京西皮影、京彩瓷、剪纸、杨柳青木板年画、挂甲寺庆音法鼓等非遗传承人,为全国人民带去一场特别的网络非遗中国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文化进万家 欢乐过大年》点评活动“以‘互联网+’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文艺演出、文艺培训、文化服务等,让年味‘不打烊’”。

在酷狗非遗年俗直播间里,网友跟着传承人看“牛年皮影大戏”,体验杨柳青年画、京彩瓷的指尖技艺,听90后非遗剪纸传承人讲述每一张剪纸背后的年俗故事……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日报、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此次“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不仅有利于展示中国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就地过年”民众及海外华侨华人在网上感受家乡的味道、过年的味道,还将展现中国人民抗击疫情、驱散阴霾、欢乐喜庆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面对当下新冠疫情形势,为减少流动和聚集,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当“云过年”成为了一种新选择,留在工作地的人们,更需要来自家乡的年文化,感受到家的味道。经济日报在《“云端”非遗解乡愁》也在报道中表示,这些非遗传承人走上“云端”,用自己的技艺陪伴手机另一端的观众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新春。

近年来,不少非遗项目陆续走进直播间,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成为年轻人喜爱的“主播”。凭借网络直播跨地域、近距离、强互动等优势,不少非遗技艺走进了百姓家,特别是与年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更在春节期间成为直播间里别具一格的“年味儿”。

参加三场“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的酷狗主播净音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直播能够很好地与观众互动,比如在做剪纸直播时,我会有意识地引导观众拿起纸和剪刀一起体验剪纸的乐趣。现在,包括非遗在内的很多传统文化类直播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她认为,有赖于互联网、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发展,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正在拉近古老的非遗、传统的手艺人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同样参加直播活动的京西皮影传承人王熙也表示,网络直播等新的传播方式可以将自己手中的技艺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