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有效防控疫情保障游客安全,国内各大景区实行限流管控,游客人数有所下降。
位于中国西南贵州省的遵义会议会址也不例外。遵义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因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而闻名中外。数据显示,会址去年接待游客261万人次,缩减为2019年的一半。
但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表示,2020年是他“有史以来最忙的一年”。自去年6月以来,纪念馆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部分新设施也已建成。
他说:“这座纪念馆将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今年年底,会址也将以新的面貌和广大游客见面。”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强调,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得到更好保护和传承。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福建、江西、贵州、陕西、甘肃等15个省区市。位于贵州北部的“转折之城”遵义,因其丰富而独特的长征文化资源成为该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区域。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被认为是长征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没有遵义会议的正确抉择,就没有后来的长征,就没有长征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成功。遵义因此成为红色革命圣地。
遵义会议会址是当地最热门的旅游景点,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已被改造成为中国革命纪念性博物馆,未来将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因文物保护需要,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的游客不能进到二楼的会议室参观,只能从陈列馆展出的照片上重温历史。
遵义会议纪念馆宣教部负责人洪敏说:“不能亲眼看看‘镇馆之宝’,让不少游客深感遗憾。如今,游客可以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身临其境。”
对此,遵义会议纪念馆通过5G+VR技术,把遵义会议会址、毛主席住居陈列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11个纪念场馆以及纪念馆内1500余件馆藏文物装进了“云展厅”。通过微信小程序,游客可免费收听展馆讲解内容,了解展出内容背后更加翔实的史料。
据遵义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何烨介绍,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遵义片区的建设将辐射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桐梓县、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等13个县(市、区)。
该市将在2021年底前完成重点建设,到2025年完成深化提升。届时将开展工程项目150余个,总投资约310亿元。
在遵义,长征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城市各处和人民心中。
遵义市东风小学附近街道上,一名放学回家的学生向记者推荐了当地一道特色小吃——遵义羊肉粉。
11岁的穆虹霖介绍起遵义的美食滔滔不绝:“遵义羊肉粉不仅在当地受欢迎,在其他地方也是闻名遐迩。遵义羊肉粉肉嫩汤鲜,当地出产的辣椒更是精华所在。”
她停了一会儿,紧接着提高了声音雀跃的说道:“你知道吗?这是毛主席在遵义最爱的美食!”
在市中心的街道上,一些长征主题的服装商店广受游客欢迎。只需花费不到100元,游客就可以从头到脚装扮得如同当年的红军战士一样。
导游孙红说:“穿红军服,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唱红军歌,重温革命先烈的足迹。这种‘红色体验游’备受游客好评,有助于游客进一步了解当地文化内涵和红色旅游底蕴。”
遵义市文体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15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43.9亿元。其中,接待红色旅游游客1.66亿人次,红色旅游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500亿元。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工作有序推进中,作为遵义段领导小组一员,何烨表示未来将提供更多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他说:“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周边长征文化的展示与传承体系就基本构成了。这将吸引更多公众来遵义接受长征文化教育,起到一个红色精神的传承作用,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来说都是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的。”
“只有不断学习总结过去,才能对当下的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未来能有更清晰的规划。”何烨补充说道。(记者 杨万丽 杨军 编译 赵妍迪)
原文见2月23日中国日报6版 英文链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102/23/WS60345123a31024ad0baaa4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