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沟村大变样

架子沟是荥阳市西南一个不起眼的穷山沟,原属省级贫困村,共有两千来口人,一千多亩地。2014年5月份,郑州市派驻了群众工作队,市交通局的转业军人杨林来到了架子沟,第二年又担任了驻村第一书记。

架子沟村大变样

来源:河南日报    2021-02-22 07:30
来源: 河南日报
2021-02-22 07: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曾经的架子沟村农舍。郑伟皎摄

  架子沟村新貌。郑伟皎摄

□河南日报通讯员 郑伟皎

今年的春节,架子沟村的村民们格外高兴。因为,村子不仅脱贫了,而且村容村貌大变样。

架子沟是荥阳市西南一个不起眼的穷山沟,原属省级贫困村,共有两千来口人,一千多亩地。

春节前夕,村委会两层小楼的楼顶,国旗飘扬,电子显示屏里播放着疫情防控标语,院子里人来人往,村委后边的新建小区里,道路整洁,小区通了燃气、网络,开通了电梯,国家为建档立卡户发放的空调、电暖气正在发挥作用,家家张灯结彩准备过年。晚上,小区里路灯明亮,小区的文化广场上,散步的、跳广场舞的比比皆是,整个村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七道沟八面坡,出门下地真难过,说起架子沟,人人直摇头”——这是架子沟人自己的说法。外出打工,近的到巩义米河镇,远的全国各地到处跑,一年下来也挣不到几个钱。有病有残疾的,在家吃了上顿愁下顿。村委会破破烂烂,门可罗雀。斗小牌、说闲话、喝喝酒,是农闲时节架子沟人的业余生活。

2014年5月份,郑州市派驻了群众工作队,市交通局的转业军人杨林来到了架子沟,第二年又担任了驻村第一书记。破破烂烂的农舍,落后的精神面貌,贫苦的乡亲,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震惊了他。

要想富,先修路。杨林向郑州市交通局领导反映后,郑州市交通局帮助村里修了2.8公里的生产道路,杨林他们协调各方,又修了4公里的道路,路通了,车能进来了,6家公司和个体户进驻村里,流转了1300多亩土地,每年吸纳劳动力180多个,除了每年100多万元的地租外,还为群众增加工资收入100多万元。

从2014年到2021年,他们帮助村里修路6.8公里,打机井1口,修建蓄水池3座,建造阳光大棚2000平方米,冷库2个,引进企业6家,成立了6个农业合作社,重点扶持了7家养殖户养殖蛋鸡、鸽子、孔雀、土猪、山羊等。村里成立了劳务公司,在交通局的帮助下,在公路建设工地开展业务。村里集体收入也达到了13万多元。为了提高村里的精神文明素养,工作队又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为村里建起了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协调妇联筹资18万元建设了儿童之家,筹资60多万元,帮助村里购置了大型拖拉机、豆腐生产线,铺设了4.8公里的饮水管道,交通局帮助购买的无塔供水器24小时保持供水。为了解决村里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问题,郑州市交通局系统又为村里捐款110万元,建造了老年公寓。

村党支部年年被评为先进,脱贫攻坚工作屡获表扬,杨林个人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获得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年底驻村工作结束,乡亲们硬是拉着他不让走,送的表扬信锦旗一大堆。

(编辑:郭同欢)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