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春晚“开往春天的幸福”小品的播出,郑州东站迅速登上热搜、火遍全国,并被网友们称作“2021网红车站”“2021年脱单胜地”。细细探究,原来郑州东站的“火”有着更深一层的原因——既有融中华文化于一身的“高颜值”,又有各种带动经济发展的“好气质”,真可谓世界高铁站中的“优等生”。透过这座“网红车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高铁建设背后的文化风尚和经济效应。
郑州东站的设计理念来源于“镇国之宝”——后母戊鼎,使中华文化与城市地标相融合,凸显了现代建筑新风尚。每一个高铁站都是一个城市的地标,除郑州东站外的“网红车站”还有很多,张家口车站集成了张家口的历史古迹“大境门”和百年京张铁路的“人字形”元素,如皋南站设计灵感来源于如皋长寿博物馆内陈列的如皋长寿礼赞屏风,京哈高铁沿途车站“一站一景、一站一主题”,将交通建筑功能与当地文化元素有机融合……这些车站设计与历史结合,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体现了厚重的人文观念。伴随中华文化的流行,以郑州东站为代表的高铁车站,无疑在城市地标中融入了“新画风”,引领了“新风尚”,也为中华文化与现代建筑融合提供了借鉴。
以郑州东站为代表的高铁车站,除了外在的“高颜值”,还作为便民利民的公共设施,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贡献重要力量。一直以来,高铁经济就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抓手,规划以郑州东站为枢纽的高铁建设便是推动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为主动融入国家大力推动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服务支持好河南省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的重要经济地位,铁路部门精心设计的“米”字形高铁响彻海内,且郑州东站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武汉等热门旅游地最多用时仅需5小时10分,最短用时1小时44分,可谓“千里江陵一日还”。除了郑州东站,著名的成渝高铁路线在设计时,为兼顾区域经济发展,没有采用线路最短方案,而是稍弯一点经过成渝经济带主要城市,为两地带来更大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高铁为集中代表的交通枢纽,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还催生出像“京津冀”“长三角”“港珠澳”一样的大型经济商圈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为城市和地区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
乘时代东风,高铁发展风帆正劲。未来的中国高铁不仅是一条经济腾飞线,一条黄金旅游线,一条脱贫攻坚线,更是一条民生幸福线。相信,随着中国高铁建设不断深入,诸多“高铁红利”将不断释放,快速带动沿线经济“飞起来”,广大人民群众也一定会借着这条幸福之路越走越好。( 闫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