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包裹”寄相思 ,满满都是家乡味

今年是陈庆钿在部队度过的第五个年头,知道今年他又不能回家过年,家里人特地为他准备了一箱特产。看着这一箱特产,陈庆钿仿佛看到奶奶坐在厨房剥橄榄的场景,又仿佛看到姐姐提着一大袋特产走去快递点。

“年味包裹”寄相思 ,满满都是家乡味

来源: 华声在线
2021-02-10 09: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春节不同于往年,为了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在国和家的抉择中,无数人积极响应号召,将返乡归途变成了就地坚守,将家人团聚变成各自过年。

但疫情隔离不了乡愁,距离扯不断亲情。为了远方的亲人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年味,一件件浓缩着年味的快递跨越关山阻隔,从南到北勾连起一张亲情网。

这些快递里有四方食事,有人间烟火,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始发站,那就是我们称之为“家”的地方。

杨小姐家阳台上挂着父母寄来的腊年货。受访者 供图

镜头1

湖南腊味,晾上深圳阳台

“快递已寄出,有榨菜有腊鱼腊肉,还有香肠。”月初,在深圳工作的杨小姐收到了父母从湖南永州老家寄来的一箱腊味。工作七八年来,今年是杨小姐头一次不回家留在深圳过年,父母知道她馋那一口家里的腊年货,便用快递寄来熟悉的“乡”味。

杨小姐说,“每年一进入腊月,我们家就会在院子里熏香肠和腊肉,亲戚之间还会互相分享自家熏的香肠,评一评谁家的最好吃。”

肥瘦恰到好处的香肠、金黄油亮的腊肉、香喷喷的腊鱼、酸爽可口的腌豆角和腌咸菜。收到快递之后,杨小姐立马拍了张“买家秀”发给父亲。手机的另一头,父亲还在叮嘱着,“腊鱼有两种,一种比较咸,吃之前用清水泡一泡。把腊肉香肠和腊鱼用绳子串一下,放阳台上晾着。腊肉都切小块了,吃之前再切片就行……”

杨小姐按照父亲的叮嘱,将腊味晒在了阳台上,这些来自湖南永州的腊年货,在阳光下金灿灿的。“还好现在快递很快,只用两天就能收到家里的快递,想给父母寄点东西也方便。”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可

陈庆钿收到姐姐从汕头老家寄来的特产。通讯员 供图

镜头2

浓缩亲情的包裹

让军营成了“特产集中地”

前几日,武警永州支队的陈庆钿收到了一件来自广东汕头老家的快递,里面满满当当全是家乡的特产:绿豆饼、带葱麻花、桂圆、柿饼……还有一大包奶奶手工剥好烘干的家乡特产“三捻橄榄”。

今年是陈庆钿在部队度过的第五个年头,知道今年他又不能回家过年,家里人特地为他准备了一箱特产。

“这些快递是奶奶让姐姐寄给我的,村里最近的快递点离家2.5公里,家里没车,寄快递只能走着去。”陈庆钿说,上学时每周末回家前,奶奶会提前把橄榄洗净后剥皮、干焙,家里四处弥漫着橄榄淡淡的香味,回学校时,包里也装得鼓鼓的。

看着这一箱特产,陈庆钿仿佛看到奶奶坐在厨房剥橄榄的场景,又仿佛看到姐姐提着一大袋特产走去快递点。

在武警永州支队,很多队友也收到来自老家的包裹。一时间,武警永州支队仿佛成了一个“全国特产集中地”,潮汕牛肉丸、仙都酱板鸭、涌泉蜜桔、皮皮虾干……

“当兵这些年,我吃过全国各地的许多特产:湖南的麻辣小鱼干、山东的大枣、浙江的粽子……能吃到这些,我都觉得有这样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友真好。现在我才明白,最该感谢的是那些把亲情浓缩在包裹里的家人们。”陈庆钿说。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可 通讯员 尹广进 谢济蔚

镜头3

家乡味腊肉腊豆腐登上他乡餐桌

“最幸福的事是收到来自家乡的香肠、牛肉和腊肉,还有年糕和腊豆腐,都是我喜欢吃的,满满一箱都是爱,谢谢父母的惦念。”近日,从事媒体工作的薛女士在朋友圈晒出了她的幸福包裹,收获了不少点赞。

因为工作繁忙,即便老家在常德临澧,薛女士一年也就能回一两次家。今年是薛女士在长沙工作的第10年,也是她第一次在长沙度过春节。

“父母怕我馋家乡的菜,就托人带了一大包年货。主要带的是肉,因为我比较喜欢吃肉,特别是老家的麻辣牛肉,这些都是妈妈亲手做的。”看着满满一箱年货,薛女士显得有些激动。

“这么多年货,你最钟意哪样?”“必须是腊豆腐!这是我们临澧的特色菜,通常要经过腌制、晒干、熏干等多道工序后才能制成,然后用它炖一锅排骨,那个香味,想想都要流口水。”回忆起历年过年,薛女士深有感慨,“猪蹄、排骨炖腊豆腐、麻辣牛肉都是我们年夜饭必吃的。我们还有个风俗,就是餐桌上一定要放一条未煮熟的鱼,寓意着年年有余。”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卜岚

  石荣准婆婆寄来的年货。受访者 供图

镜头4

母亲钩的情侣款棉鞋温暖一对新人

对于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师何改生和石荣来说,2021年无疑是幸福开局的一年。他们约定今年完婚,本来准备去何改生的老家安徽过年,并定下婚期。由于疫情原因,他们选择了就地过年。

“阿姨支持我们今年原地过年,让我们不要有心理负担。”石荣告诉记者,年关还没到,老人就将准备好的几大箱年货寄了过来。腊鱼、腊鸭、腊肉、红薯粉……在堆成小山的年货里,最让石荣感动的,是两双手织的棉鞋。

“前段时间我无意间提了一句,在办公室坐久了会觉得手脚冰凉。阿姨竟然给我寄来了两双手钩的棉鞋,还是情侣款的。”石荣一脸被宠溺的笑意。翻开棉鞋,厚厚的里衬绒面和针脚细密的鞋垫,仿佛还带着远方母亲手心的温度。

几箱年货里还有何改生爱吃的红薯粉。石荣告诉记者:“通过线上视频,已经和阿姨讨教了如何做红薯粉。除夕我会端出这道有家乡味道的菜。”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田甜

镜头5

弟弟寄来家养土鸭

慰藉东北汉子的乡愁

“鸭子昨天刚收到,就成了盘中餐,我们这几位东北汉子可算吃到了家乡的口味了。”来自黑龙江亚布力的陈海龙是长沙三只熊滑雪场的滑雪教练,今年因为疫情原因他选择了和同为滑雪教练的东北老乡们一起留在长沙过年。

“弟弟怕我过年的时候想念家里那口饭,抓了自家养的土鸭寄了过来。”陈海龙开心地展示起收到的年货,还打趣道:“这东北的鸭子也随我们的体型,比较大,快赶上南方这边的大鹅了。”

“往年回家最盼望的就是家里包的饺子,味道真的不一样。”陈海龙说,今年留在长沙过年的20多位东北兄弟已经约好一起跨年,准备用各家的年货做一桌“东北百家宴”。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田甜

镜头6

湿米粉和花猪肉 熨帖“湖南胃”

两袋真空包装的湿米粉、10斤现宰的宁乡花猪肉、两只风干鸡、一大包自家晾晒的干辣椒粉……2月8日晚,北京大兴区,当俞小姐拆开一份来自长沙的快递包裹,瞬间被一股浓郁的乡情包裹住。“有了这心心念念的湿米粉,我再也不用满北京找湖南米粉店了。”

2月9日,俞女士起了个大早,将煮散的湿米粉放入提前熬好的筒子骨汤碗内,再盖上芹菜炒肉和冬笋干粉码,最后铺上一个流心荷包蛋,完美“复刻”湖南味。

这是俞小姐在北京过的第二个春节。按照计划,俞女士一家将回到长沙,带着小孩看看纪录片中多次被提及的岳阳楼和橘子洲头,尝一尝网红城市的茶颜悦色及糖油粑粑。然而突然反复的疫情打乱了回家的节奏。

无法将北京特产亲手送上门,俞小姐在稻香村买了一大盒糕点,又在马复胜的淘宝店买了一点儿老人家爱吃的沙琪玛、油薄脆、小花片一并用快递寄回家,“人不能回家,只能靠特产表达心意。多亏了发达的物流网,人在家中坐、快递送上门。”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亚苹

镜头7

一只羊分两半,姊妹各一份

2月8日上午,长沙何女士收到一个大包裹,里面是半只羊,以及一堆白菜和萝卜,她赶紧给父亲打去视频电话。视频对面,老父亲咧着嘴,笑说:“一只羊你们姊妹俩一人一半,别说我偏心。”

何女士是湖北荆门人,在长沙定居8年了。去年因生娃,第一次没回老家过年。今年因为疫情防控,又要和父亲分开过年。“我有点挑食,走哪都惦记着老家菜园子里的蔬菜,没想到竟然就寄来了。里面的羊肉,肯定就是给他那个‘肉食动物’一样的女婿准备的。”看着包裹里的菜,何女士说到。

何女士说,已和父亲约好,等年后合适时机,他来长沙跟我们相聚。“父亲爱喝酒,已经给他囤了一柜子的酒,等他年后来喝。”

(和婷婷)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