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至22日,东盟举办首次数字部长视频系列会议,会上出台了系列数字政策。这预示着东盟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将全面提升,为深化双边数字经济合作提供宝贵机遇。
东盟近期密集出台数字政策
会议通过《东盟数字总体规划2025》(ADM 2025,下文简称《总体规划》),旨在指导东盟未来五年数字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提出,要将东盟建设成一个由安全和变革性的数字服务、技术和生态系统所驱动的领先数字社区和经济体。这就需要确保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使数字服务安全可信、推动创新、优化政务,消除数字服务推广应用的壁垒。《总体规划》共确定了8项预期成果,每项成果都附带若干具体行动,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类并制定了时间表。将组建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行动的监督落实。
会议还批准了《数据管理框架》(DMF)和《跨境数据流动合同范本》(MCC),将2018年《东盟数字数据治理框架》中提出的战略优先事项具体化。两份文件能帮助企业降低谈判与合规成本,同时对跨境流动的个人数据提供充分保护。其中,《数据管理框架》为企业完善其数据治理架构、风险管理和保障措施提供分步指导,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跨境数据流动合同范本》则为企业制定跨境数据传输合同提供了模板,明确了相关的重要定义及数据输出方、接收方的义务,供企业自愿采用。
东盟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
近期东盟出台的系列数字政策既包含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又包括具体落实举措与数字治理的操作指导。系列政策将提高东盟地区数字竞争力,牵动东亚乃至全球数字生态发展的竞合博弈。
推动东盟数字经济步入快速成长期。此前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处于早期的引入阶段。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轮技术竞争全面展开,加快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成为迫切的现实问题。同时,数字经济相关的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隐私和安全保护等问题也引发国际社会共同关注。这些因素驱使东盟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框架,推动自身数字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东盟将建成极具竞争力的区域数字市场。《总体规划》既包括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普及电子政务、促进产业数字化等传统提法,也涵盖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减少碳排放、增强发展包容性等新兴议题。更重要的是,东盟意图通过降低跨境数据流动壁垒、实行共同监管、推行统一技术标准、培育区域级电信企业等方式建立统一的数字市场。这将极大地便利区域内数字要素自由流动,建成极具竞争力的一体化数字市场。
东盟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区域。数字经济时代下,全球价值链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正从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技术和市场转向数字技术、资金、市场和数据体量。东盟开发自身数字优势、继续发挥传统要素禀赋,并与产业完整、市场庞大、数字产业领先的中国开展数字经济合作,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区域,带动东亚价值链成为世界经济核心增长极。
东盟数字治理框架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框架》《跨境数据流动合同范本》将推动整个东盟地区数据管理和跨境数据流动标准的协调,帮助东盟建立透明、可信和负责任的数字营商环境,为将来东盟在世界范围内打通跨境数据流动标准奠定了基础。
东盟有意借大国数字博弈重塑自身中心性地位。当前开展跨境数字合作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东盟在此时推出《总体规划》,一是弥合内部数字鸿沟和发展分歧,提升东盟数字经济领域总体领导力。二是利用自身庞大数据体量优势,效仿欧盟构建单一数据市场甚至封闭的数字区域空间,以增加对外谈判时的筹码。三是借推进内部数字互联互通提高自身对中美的战略价值,重塑并强化东盟中心性地位,避免选边站。
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
东盟系列数字政策的落实离不开中国的技术、数据、资金和智力支持,丰富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内涵恰逢其时。
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数字产业合作。RCEP协定的签署和《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的公布为中国-东盟双边数字产业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中国可以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原则,鼓励中国数字企业与东盟围绕新基建、电子商务、数字金融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
以技术为动力推进智慧城市合作。智慧城市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与亮点。中国南方城市可探索与东盟试点智慧城市开展一对一合作,为华为、中兴、中移动等领先企业发挥技术优势搭建平台。
以政策为牵引夯实网络安全合作。网络安全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数字合作的先行领域和重要依托。中国同东盟构建多层次网络安全双边合作机制,重点关注网络安全能力建设,为未来构建区域治理体系奠定基础。
深化数字规则合作。当前以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数字税、知识产权保护等为核心的国际数字治理规则博弈不断加剧,中国可与东盟探讨数字治理理念和创新监管经验,牵动数字规则共商共建共治。
(作者:翟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原瑞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腾讯一带一路大数据创新实验项目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