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用户千亿收入!刘庆峰提出人工智能2.0时代目标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2-09 14:56
2021-02-09 14: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8日,以“ONE有引力”为主题的2020-2021科大讯飞年度计划大会暨颁奖典礼在合肥举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发表了题为《系统性创新迎接人工智能大未来》内部主题演讲,与在合肥主会场和广州、武汉、新疆、青岛、杭州、上海等12个分会场的讯飞员工,共同回顾科大讯飞的2020,展望2021。

图片1.jpg

定下千亿收入目标

刘庆峰表示,后疫情时代,民生短板的凸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人口老龄化服务需求的扩大、全球竞争和发展驱动力的倒逼,将推动全社会加速进入数字生存时代,人工智能的大未来也将随之到来。面对历史性挑战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科大讯飞将迎接迄今为止全人类最大的产业浪潮。

图片2.jpg

“在人工智能2.0时代,我们要达到10亿活跃用户,实现科大讯飞的千亿收入要带动万亿的产业生态,要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导者,并且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代表中国赢得话语权,要成为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杰出的公司,向着伟大公司去迈进。”

打造根据地业务

刘庆峰表示,支撑千亿目标和发展的关键引擎在于根据地业务和系统性创新。

所谓根据地业务,刘庆峰表示,是指那些通过可以刚需成效建立用户使用习惯,形成用户高粘性,从而获得长期受益的业务。以科大讯飞的蚌埠智慧学校项目为例,随着项目的落地,不仅可以为师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还可促进学业能力的提升、创业能力的进步和五育并举的发展。总而言之,根据地业务可以持续提升用户粘性,持续开拓发展空间,从而为企业带来足够安全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制高点。

围绕根据地,我们有三大要求:利润增长的价值要高于收入增长的价值;现金流的健康度高于利润指标的数据;持续盈利的能力高于短期业绩的增速。“要用开放的心态形成以我为主的产业生态,关键要坚持定位互补、分利共荣、长期诚信,打造创新的产业生态链,形成群体护城河。”

图片3.jpg

  打造系统性创新

刘庆峰表示:单点技术创新技术模式很难实现,必须有一个系统性的舞台,因为它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包括了关键的场景、需求、资源、教研以及管理模式的一盘棋。

关于系统性创新,刘庆峰认为有三大关键因素。首先是单点核心技术跨越鸿沟,即必须掌握有单点技术;其次是创新链条上关键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力,也就是说需要有深度联合的底层平台;最后是重大系统性命题的深度解析能力,而这也是科大讯飞企业文化和历史责任感的体现。

除了三大关键因素外,系统性创新还有两大基础——即承载重大创新命题的舞台和行业科技品牌公信力。刘庆峰拿青岛和蚌埠因材施教项目来举例,并表示,“正因为这种行业科技品牌的公信力,才让我们拥有了承载创新命题的重大舞台。”

图片4.jpg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庆峰还提出了持续提升系统性创新能力的方法论。第一,要不断的培养具有科学洞察力和市场洞察力的复合型人才;第二,要有支撑系统性创新的研发科研和软硬件平台;第三,要进行面向系统性创新的组织能力建设。

“另外还一定需要有一个长期心态,从具体场景切入,持续形成的行业品牌公信力,你一定要进入一个根据地市场,做到一个赛道一个场景,一定要把它做实做透,真正的尊重客户,真正的给客户创造价值,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我们的品牌公信力。”刘庆峰补充道。

演讲的最后,刘庆峰表示,公司将把“根据地业务+系统性创新”双轮驱动战略贯穿于公司未来5年发展中,争取在实现1000亿目标的同时,让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业务真正能够破茧成蝶。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