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本心,为伟大计时,飞亚达讲述中国故事

2021-02-08 16: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上世纪90年代,新闻联播前的 “飞亚达表,为您报时”开始,到21世纪初,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腕间佩戴的飞亚达航天表,成立于1987年的飞亚达表,在30多年的发展中,不忘初心,以精密制造技术、专业制表和设计美学成长为宝藏品牌。

匠心诣造,与世界共享

根植于深厚的中国文化,飞亚达始终关注对中国文化的演绎、东方美学的表达和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也在不断探索品牌的国际化表达。早在2011年,飞亚达便进驻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1号国际品牌馆,在这个国际珠宝钟表业的盛大集会上,飞亚达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飞亚达大师系列敦煌主题珐琅腕表)

2019年,飞亚达推出大师系列敦煌主题腕表,在巴展首次亮相,赢得广泛赞誉。有“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之称的敦煌艺术成为创作灵感,壁画飞天神女,洞窟万卷经文,飞亚达糅合古老的手工掐丝珐琅匠艺和高级制表精髓,将千百年来,世人的虔诚与想象再现于方寸之间,重现敦煌永恒的璀璨。精心的选题、匠心的工艺完美地展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瑰丽,也表现了中国品牌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自信。

(飞亚达大师系列敦煌主题珐琅腕表)

记录空中豪情,致敬飞行精神

飞亚达在精密制表技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新材料、新工艺等应用方面,不断突破,将精密技艺与设计美学统一于飞行员腕表,陪伴护国疆域的飞行员征战浮天沧海。

此前,飞亚达推出马赫系列“歼-20”联名限定款腕表。腕表从机身中撷取设计灵感,以航空材料和高级制表工艺铸就精坚的时计,续写飞行传奇。该表分别使用航空金属——五级钛,以及具天然纹理的大马士革钢铸就表壳,每一枚均有独立编号。表盘延续机舱仪表设计风格:刻度间隔细密,整体充满科技仪表的独特美感和精密感;对比鲜明的黑底白字盘面,搭配坚固厚实的防眩目蓝宝石表镜,保证腕表在任何角度都能清晰读时;表盘上的大型阿拉伯数字和粗犷的螺旋桨指针,均覆有夜光涂层,不论昼夜,目光轻轻一扫便能轻易获取读时,满足飞行员便捷读时的需求,不错过任何一个关键分秒。

(飞亚达马赫系列“歼-20”限定款腕表)

探索本心,为伟大计时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凯旋的航天员左手佩戴着一只黑色的航天表,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块航天表。在此之前,全球只有两个瑞士品牌能独立制造航天表。中国的这枚航天表,由飞亚达研发制造。

随后,飞亚达为太空出舱任务,自主研发了多功能计时机械机心,45分钟航天特征计时功能、AM/PM昼夜显示功能、±80℃抗温差功能、高于国标10倍的防磁性能,航天员佩戴飞亚达航天表顺利完成出舱任务。飞亚达航天表始终陪伴中国航天员,直面每一次太空环境考验。

(飞亚达“神舟七号”限量珍藏版)

2010年,中国志愿者深度参与“火星-500”模拟火星任务520天的项目,试验全程佩戴飞亚达航天表,为登星之旅积累弥足珍贵的经验。2020年,值“火星-500”项目十周年之际,飞亚达推出航天系列“火星-500”十周年纪念款腕表,以精密时计,致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

表盘纵横交错的纹理,来源于天然铁陨石。熔化的星辰,经百万年漫长时间,在宇宙的真空冷却后形成特殊结构,切片抛光、以酸蚀刻,显现出地球上无可复制的纹理。飞亚达仅择取纹理均匀的铁陨石细致打磨,倾力呈现陨石灰和宇宙蓝两色,成就每一枚腕表的独特。腕表双八边形表壳取自火星车造型,科幻感外观,遥致人类无限的想象力,表壳细腻金属拉丝,搭配八边镜面抛光,呈现迷人的金属光泽,棱角硬朗,质感充实。腕表底盖镌刻“火星-500”印记,将潜心探索的勇气烙印在心,并以“One of 500”的限量标识,彰显珍藏属性。

  (飞亚达航天系列“火星-500”十周年纪念款腕表)

30多年发展而来的飞亚达,以精密技术为支撑,以创造品质和美好生活为目标,用技术累积出实力,用文化沉淀出自信,向世界讲述一个丰满的中国故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