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2月3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2月2日刊发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文章称,美国及其盟友必须与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展开合作。
文章说,美国应如何应对崛起的中国?这是美国新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许多美国人认为,某种形式的遏制是可行的。人们也许看到了政治上的好处:制造一个共同的敌人可能会让分裂的美国团结起来。但是,“遏制中国”真的是一个可行的政策吗?答案是否定的。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更为成功,科技行业更有活力,消费人口庞大,以及拥有有凝聚力和能力的政府。疫情期间,中国经济相较其他国家的表现令人惊叹。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潜力。目前,中国的人均产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美国的三分之一(2000年为8%),是欧盟的一半。假设到2050年,即使这一水平提高到美国的一半,中国的经济规模也将达到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第二,中国经济高度国际化。中国市场对全球许多国家都具有吸引力。正如新加坡学者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所强调的,大多数国家都希望与美国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他们不会只选择美国而不是中国。
此外,在过去的20年里,尤其是过去的4年里,美国的声誉遭到破坏。美国过去常说,中国需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但经历了“单极时刻”的狂妄自大,发动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爆发和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国自身还是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吗?
文章总结说,美国与中国的竞争会很激烈,但也必须有深入的合作。
事实上,欧美企业家已经以行动回应了所谓一些政客鼓吹要对华经济“脱钩”的言论。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博士近期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在他们商会进行的调查中,90%的美国公司对未来在华业务持乐观态度。
此外,超过70%的企业已将增加的资金预算用于再投资,跟上并扩大市场份额,这些公司再次将中国视为2021年全球第一大投资目的地。
另据中国德国商会2月2日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报告结果,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大部分德国企业对于在华业务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77%的受访企业认为,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会优于其他经济体。展望2021年,72%的企业预计在华业务营业额会实现增长,56%的企业认为可以提高利润。96%的企业表示,没有撤离中国市场的计划,72%的企业表示还计划增加投资。
报告说,中国在去年春夏季就基本控制了疫情,成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德国企业也从中受益。在去年下半年,中国逐渐恢复的商业景气部分弥补了欧盟和美国市场下滑造成的损失。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氛围之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该调研还发现,德国企业对于欧盟与中国达成的全面投资协定(CAI)寄予厚望。中国德国商会主席冯思翰(Stephan Wöllenstein)表示:"随着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达成,中国已经开始的向欧洲企业开放市场的进程将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
(编辑:齐磊 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