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村里来了位科学家

喀什地区巴楚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来驻村之前,郑文新是新疆畜牧科学院副院长,也是国家产业体系的岗位科学家。郑文新驻村后,还把村民一直自产自用的酸奶、蜂蜜变成了挣钱的门道。

【新春走基层】村里来了位科学家

来源:央视网 2021-02-01 11: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喀什地区巴楚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不久前,本台新春走基层记者来到巴楚县拜什吐普村蹲点采访,它曾是当地贫困户最多的村子之一,2016年的人均收入只有2600元左右,而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000元,村民收入倍增的奥秘是什么呢?

郑文新,拜什吐普村驻村第一书记。地里正实验的是种瓜用的机器,具备开沟、平地、覆膜等多个功能。这是郑文新驻村后,指导村民阿不都萨拉木发明的,还获得了国家专利。郑文新想帮他再改造升级一次,增加播种和施肥的功能。

来驻村之前,郑文新是新疆畜牧科学院副院长,也是国家产业体系的岗位科学家。阿不都萨拉木有一门电焊手艺,因为家里种甜瓜,他想发明一种种瓜的机器提高效率。在郑文新的鼓励和指导下,阿不都萨拉木研发了半年多,真把瓜开沟平地覆膜机造出来了!

去年,阿不都萨拉木的年收入达到了70多万,直接带动就业岗位近200个。2019年和2020年,阿布都萨拉木分别获得全国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称号和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郑文新驻村后,还把村民一直自产自用的酸奶、蜂蜜变成了挣钱的门道。他通过推广科学养殖,使奶牛的产奶量提高了三倍,全村奶牛数量从42头增加到400多头,他带着村民制作蜂蜜放在网上销售,也很受欢迎。村里的奶农、蜂农都挣上了钱,最高的一户靠养蜂年收入达到40万元。现在,拜什吐普村已经建立了7个科技实训基地、1个扶贫巴扎,2019年年底全村整村脱贫。

从2014年到现在,新疆每年从各级机关选派7万名干部开展驻村工作,2021年又有7万多名干部奔赴天山南北。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