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中美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 “当前的中美关系:方向与路径”线上研讨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中美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 “当前的中美关系:方向与路径”线上研讨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1-26 20: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1月26日电 2021年1月26日至28日,香港中美论坛“当前的中美关系:方向与路径”研讨会以视频方式举办。参会代表围绕“中美关系挑战与前景”展开充分讨论和交流。研讨会议题涉及中美之间的贸易与经济、科技与全球挑战和人文交流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致欢迎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加拿大前总理让·克雷蒂安,意大利前总理、前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美国前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美国前贸易代表卡拉·希尔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席董建华分别发表主旨讲话。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多国政府前高官、工商领袖、知名学者4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中方代表认为,刚刚过去的2020年,人类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袭击,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几乎停顿。近几年,中美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华存在战略疑虑和焦虑,认为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两国将不可避免的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以这种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偏见,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是完全错误的,其后果是十分危险的。中国历来主张求同存异,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的社会制度完全可以做到和平共存、共同进步。随着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合作共赢取代零和博弈,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取代战争,成为国家间利益平衡的主要方式。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顺应了国际关系发展的特征和客观规律。中美应跳出这种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零和思维模式,共建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和贡献者,而不是挑战者和破坏者。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中方代表表示,1月20日,拜登总统正式宣誓就职,希望美方能够以此为契机,调试思维和行为模式,增进战略互信,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一是通过重启和完善中美多层次交流机制积累互信。抓紧恢复两国高层领导战略对话,利用此前建立的各类对话机制,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把对话磋商作为解决问题和弥合分歧的基本渠道。双方应积极开展民间机构、企业、智库的“二轨”对话,以及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改善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二是通过重塑中美经贸关系夯实互信。中美应秉持积极合作的态度,在全面客观评估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经贸谈判,尽快取消贸易战以来相互加征的高额关税,取消不合理投资限制,抓紧重启BIT谈判,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三是通过全球治理合作深化互信。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疫情防控、稳定世界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粮食安全、网络安全、反恐、防扩散等领域既肩负着共同责任,又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应加强协调,构建合作框架,与各国一起,携手解决好紧迫的全球问题和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美方代表认为,美中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应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妥善处理分歧。美中关系可以走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和平共处的道路。当前形势下,美中两国在抗击疫情、经贸复苏和科技创新等领域都拥有巨大合作空间。

“当前的中美关系:方向与路径”线上研讨会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中美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2019年曾在香港举办线下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中美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