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腾讯互娱、北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会主办,清华文创院创意开放平台C-lab、水木乐创承办的“数字IP助力传统节日创新——暨《和平精英》大吉大利中国年文创课题研讨”沙龙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沙龙以“焕新传统节日文化,打造数字IP新体验”为主题,邀请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代表、腾讯互娱代表及关注、支持和参与文创产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基于《和平精英》大吉大利中国年系列活动,共同探讨传统节日创意传播的新趋势、新路径。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为本次沙龙致辞,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副教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殷秩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王之纲副教授,清华美院校友、知名艺术家文那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文旅研究中心主任邬东璠教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李昶,北京市文化创意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菲,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委会副秘书长于仁国、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刘亚剑,参与了自由讨论。沙龙由凤凰数字科技新媒体艺术事业部市场总监邱雪霏主持。
主题沙龙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 董耀会——腾讯《和平精英》与长城的结合,是长城文化传播的全新尝试
华夏民族具有两个特点:忧患意识极强,所有的事情强调有备无患;坚韧顽强,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特殊文明。这两点在“修筑万里长城”这件军事防御工事中有充分的体现。如今在长城沿线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做好长城文化的输出,是我们一直在探讨和实践的事情。以春节为故事线,以长城为主场景,结合腾讯《和平精英》数字IP,通过当下先进的数字灯光技术,重新诠释长城的宏大与雄伟。这是一次跨界融合,是长城文化传播的一次全新尝试。希望通过这次实践,让更多的人再次关注到长城文化,关注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精神内核和民族文化。
(董耀会)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殷秩松——“节日、人才、地方”——大吉大利中国年项目,关键词分享
《和平精英》大吉大利中国年文创课题是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与腾讯互娱开展的第一个系统性合作项目课题,项目合作涵盖了从学术研究指导、创意策划支持到项目落地转化的全过程。项目核心包括三个关键词“节日、人才、地方”。
节日——传统文化和数字创意的融合最重要的内容在于“找到文化的魂”。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自商周以来便有传统节日文化,至今数千年依旧有大量优秀文化习俗留存。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分支,提炼传统节日的现代内核是项目的核心。
人才——创意实践在全球来看是最具有开放性、普遍性的实践探索,希望更多像腾讯这样的数字创意大厂开放数字创意平台,希望更多的创意人才能够加入到数字创意和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的实践中。
地方——本次课题希望借数字创意和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推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在每个地方都要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创造它的文化符号,通过文化提升区域发展的人气,吸引人才,带动在地的消费和相关产业发展。
(殷秩松)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张铮——拓展数字IP叙事的空间
很多新崛起的数字化平台、短视频平台,会跟博物馆、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机构或者企业均开展了相关合作,本身非遗或基于地方特色的文化非遗,在短视频平台就是人们重点关注的文化品类,将来更多的非遗传承人、非遗的技术技巧,匠人精神会通过社交平台上被体现出来,演化出来更多人们可以参与或找到自己文化寄托的新产品。本质上数字化的手段对于非遗的传承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还会发挥更多的意义,它为原来一些不为人所知的非遗技巧提供了推广的空间、传播的空间、营销的空间、售卖的空间,也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参与进来,感受到它的魅力从而变成传承发扬的一份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化对于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也期待以清华文创院的平台,用高校的力量来团结更多的互联网企业、非遗传承机构、非遗传承人或者地方的一些文旅部门共同能够携起手来,一起创作更多的新方式新思路来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正的激活,变成今天让年轻人也感兴趣,愿意参与进来的一些文化的游戏,活动,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有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张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 王之纲——王老师:虚拟和真实世界互通互融互补创造美好未来的可能性
“长城大秀”是通过光影秀把《和平精英》IP里的文化元素与长城实景进行融合和展示的,这是一个数字IP产品的对传统节日和中国文化上的回馈,同时作为用户的大礼包,也包含了很多文化的增值、赋能、输出,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因为疫情的再次反复,线下的演出受到了影响,这个影响让我们更深的思考虚拟和现实这两个维度的关系,探索如何延伸未来虚拟内容文化内容和真实场景所建立的关系,同时也会在表达的艺术手法上进行创新。节日对于中国人太重要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对于每个人具有仪式感的时间节点,管是家人还是朋友、社群,节日是他们相聚完成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是未来大家过节的很重要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光是在线下,在物理时空大家相聚,未来更有可能是在线上通过节日的时间完成艺术文化体验的活动,这是虚拟和真实世界互通互融互补创造美好未来的可能性,希望大家对这部片子有所期待。
(王之纲)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 李璐——“聚人气、结人缘、促人和”——文创产业运营的新方式
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一直在讲的文化的特点: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相对完整的传承过程,有文字。文化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文化在传承中会不断变异,因为时代不一样,人们的认知不一样,所以我们掌握了它的变异,最后才知道怎么让“文化与时俱进”。在新时代,文化是土壤,创意是种子,产业是果实,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营需要“聚人气、结人缘、促人和”。
(李璐)
清华美院校友、知名艺术家 文那——神仙IP与节日结合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曾经做过十年的壁画创作,画过非常多的神仙,也构建过很多与当下社会现状结合的神仙故事,比如神仙上班图,目前正在进行的数字IP项目,与节日文化有非常多的关联,我的作品当中有传统的花灯、彩龙、狮子、四大吉兽等,也有和平精英里数字IP形象,将他们独特的元素融合构成新的形象,对我来说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神仙文化就是紧密围绕在中国民俗文化之间的,每一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神仙紧密围绕在节日氛围中,这种情况下神仙IP与节日结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次与腾讯《和平精英》的合作非常愉快,我们并不只是画壁画,也并不是画盒子的包装,我们有更深入更完善更立体的概念,有一致的共识,所以作品可以直接实现。
自由讨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文旅研究中心主任 邬东璠
我们是从空间的事情走到了非空间,再和非空间融合,长城这样一个很沉重的很古老的建筑,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如何找到数字化的新技术来更好地展示长城,如何把形和神在空间上和空间里的呈现与场景融合为一体,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式,《和平精英》长城大秀这个项目,在尝试做破题。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结合,会带产生在强烈冲突中融合的感受,希望大家愿意到长城这个场景这个空间里来做更多的内容上的、形式上的、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结合的探索。目前,我们正处于开拓平台的阶段,希望各位老师都到长城里来演出,做弘扬重大历史文化符号的事情。
(邬东璠)
北京市文化创意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杨菲
现在文创行业都在从不同的方向做IP,都在追寻中国传统文化内心内涵。文创如今已经是一个“大产品”的概念,从做产品拓展成为了消费场景。我们需要研究的消费者是在场景包裹下的需求。
(杨菲)
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委会副秘书长 于仁国
《哪吒重生》属于动漫IP,在我们传统文化或民俗中无论是作品还是IP可以挖掘的形式很多,数字化IP化是大的趋势,IP化虽然是长期的过程,但通过不断革新的数字技术,能够让IP在内容的展现形式上有更多的可能,文化可以赋能消费行业或体验空间,这样的空间和产品也承载着文化IP。
(于仁国)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 李昶
《和平精英》大吉大利中国年是典型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项目,如何运用技术手段挖掘和传播传统文化,从公共文化角度来说是一种创新。
(李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创意开放平台C-lab在中国节日创意发展计划中,通过搭建节日创意研究、节日创意大赛、节日创意社群等平台,聚焦中国传统节日焕新体验,腾讯作为中国领先的“科技+文化”企业,一直以来坚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双方积极响应国家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和平精英》大吉大利中国年系列活动,将数字创意与传统节日文化进行融合,是创新节日体验的重要实践。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数千年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得到继承,只有与数字IP相结合,才能以更生动、更有趣、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被年轻人所接受。中华文明数千年蕴藏的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将在数字IP技术的赋能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平精英》大吉大利中国年文创课题将于2021年1月下旬启动,持续到2021年2月底,覆盖整个新春节日周期。以“吉”为主题,从学术、影视、娱乐、艺术等方面进行探索,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探讨如何使用数字IP和多媒体新技术手段,提升传统节日创新体验,传播传统节日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一起来过节。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