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基层这一课(扶贫手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1-19 06: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8年,组织找我谈话,想派我到拖船镇张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当时已45岁,长期吃住在村还能适应吗?一连串问号在脑袋里打转。

30年前,我到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军,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气神丢了吗?还敢不敢挑战自我?思考一天后,我果断答复:一定要上好基层这一课,投身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得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张家村是我驻村第一站。驻村后,我主动与贫困户结对,还设计了一本《张家村连心手册》,做到一册在手、扶贫信息全有。贫困户李国香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困难。我与市中医院联系,医院专家阅片后诊断:李国香同时患有的股骨头坏死,可以治疗,要换关节。住院、手术,两周后,李国香拆线出院。手术费3.8万元,报销比例90%以上。如今,李国香已能正常编织渔网,自食其力。

近3年来,我们先后帮扶因病致贫91户320人,因残致贫169户547人,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率达100%。

村里脱贫了,还需在预防返贫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志智双扶、增强造血功能。我驻村的第二站是荣湖村。2019年5月起,我联系南昌工程学院陈付龙博士后“名师工作室”,挂牌帮扶荣湖村,给村民授课。村民听了授课后感慨,贫困户不能只靠帮扶,更要学会自己走路。

近年来,荣湖村大力推进秀美乡村建设。经过土地拆迁、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作,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群众工作方法。如今,两个村的水清了、路宽了、灯亮了、环境美了。近3年来,我记录下了在农村摸爬滚打的点点滴滴,因为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别有一番甜味在心头。

(本报记者孟祥夫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9日 19 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