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应急管理厅:夯实基层应急能力 牢筑人民源头防线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1-18 16:25
2021-01-18 16: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的重要指示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在2020年度狠抓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工作,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如期完成广西全区自然灾害事故现场移动指挥部的建设工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图片12

强化应急装备技术,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在设备硬件和软件信息化建设方面完成建设整个移动指挥体系,包含1个自治区级应急指挥中心、1个自治区级现场移动指挥部、14个市级现场移动指挥部、71个县级现场移动指挥部。整个指挥体系实现了国家部委、自治区、市、县四级应急管理单位立体覆盖,涵盖广西全区14个市应急管理局、71个县应急管理局和2个应急联动单位。通过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高科、信息化设备技术提高应急管理,大力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着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应急值守,应急管理部门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坚持从源头防范,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先后建立2支应急骨干队伍“广西应急雄鹰行动队”“广西应急通信保障队”。通过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力度,建成了一支专常兼备、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成为应急管理真正的尖刀和拳头力量。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决策,对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应急管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1月7日,广西河池市南丹县中堡苗族乡气温零下3℃,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物资缺乏。针对当地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召开会议,通过卫星连线和无人机现场调度部署各地雨雪冰冻灾害防御工作,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技术支撑。随后,桂林、柳州、贺州、百色市分别通过卫星连线和无人机传输当地实时天气情况画面,并汇报防范应对低温雨雪灾害天气工作部署安排情况。在几次重大突发事件中,这两支骨干力量不负众望,在各自领域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并对信息化条件下应急救援新路子探索做出了更新的尝试。

当前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过程中,广西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以防为主、安全优先发展理念,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公共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先后出台广西应急通信保障队《应急救援作业规范》,成为自治区应急救援重要思想指导指南。指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现代化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科学认识致灾规律,狠抓整改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