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在高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实体的关键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边疆人民同全国各族同胞共同奋起反抗、共赴国难。

【学习在高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
2021-01-10 13: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实体的关键组成部分。

西藏和新疆作为我国主要的边疆民族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30%,周边与十数个国家和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长达9600多公里,是我国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共有2850万人口,在全国稳定发展大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和新疆的边疆民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7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3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每次都就边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五个认同”,这是加强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历史反复证明,华夏族群和周边民族不断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互嵌式居住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交往交流和交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边疆各民族始终与伟大祖国心连心、血交融、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逐步形成并不断得到加强,成为了边疆治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深深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这些都实实在在体现在中华儿女的点滴努力里,化在边疆各族人民的生命中。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开辟了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三交”之路,留下了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历史佳话,呈现出频繁互动、交融共生的历史格局,绵延不绝发展至今。

近代以来,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边疆人民同全国各族同胞共同奋起反抗、共赴国难。在危机与考验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特殊关怀下,中国边疆地区历经了跨越式成长。历史一再证明,各民族只有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为了加强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有必要做好以下几点。

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增强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凝聚力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节点的到来,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即将结束,但脱贫没有终点,取而代之的将是隐蔽性更强的相对贫困。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口援疆、对口援藏、兴边富民,促进各民族团结奋进、共同发展。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新疆累计脱贫292.32万人、退出3107个贫困村、摘帽22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4%降至1.24%。自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展开以来,西藏先后累计实施了2639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23.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西藏范围内绝对贫困人口基本消除。

事实充分证明,国家长期不间断地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投入和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根本的是缩小发展差距、最长远的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民族团结。为此,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做实做细边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化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活动,进一步丰富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

回溯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正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边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民族团结之歌。为此,边疆民族地区要深化开展各项民族团结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不断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确保民族团结之花落地生根。例如,西藏每年广泛展开的“3.28”民族团结教育等活动。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活动,以凝聚人心为根本,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国家长治久安与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以“九个坚持”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基

西藏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边疆各族中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团结凝聚,共同奋进,同谱写出一段恢弘奇伟的边疆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实践证明,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衣、食、住、行、购、娱”等生活差异,更存在着文化、经济、习惯等社会差异,只有不断地促进各民族基础的交往,实质的交流,才能达到民族的交融。

我们应当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篇”,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篇章,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指引。各民族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教育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深化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汇聚成团结统一的力量,真正做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势必能够拥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共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西藏网 文/恩佳 热振·索朗平措 李俊毅)

(索朗平措 李俊毅)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