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放大镜女孩”戴上爱心助视器 想当医生帮助他人

题:浙江“放大镜女孩”戴上爱心助视器 想当医生帮助他人 在好心人的牵线搭桥下,黄德忠带着女儿前往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进行视力检查和助视器的配备。

浙江“放大镜女孩”戴上爱心助视器 想当医生帮助他人

来源:中新网 2020-12-30 11: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浙江“放大镜女孩”戴上爱心助视器想当医生帮助他人

浙江“放大镜女孩”戴上爱心助视器。 谭云俸 摄

中新网湖州12月28日电 题:浙江“放大镜女孩”戴上爱心助视器 想当医生帮助他人

作者 童笑雨 费黎 谭云俸

“看得很清楚,我终于不用举着放大镜看书学习了!”近日,戴上医生送来的两个爱心定制助视器,14岁的“放大镜女孩”黄惠终于告别放大镜,实现了坐直读书写字的梦想。对于未来,她说想当一名医生,像帮过自己的好心人一样,为他人提供帮助。

黄惠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包桥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9岁那年,她不幸被确诊为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导致二等残疾,腿脚关节畸变,左眼几乎无残余视力,右眼视力只有眼前50厘米的幻影,并且无法通过眼镜矫正,需常年依靠药物维持。

“放大镜女孩”黄惠。 谭云俸 摄

“放大镜女孩”黄惠。 谭云俸 摄

在休学一年后,她主动提出重返课堂的想法。“她眼睛看不见,本想着不能读书了,但是年纪这么小,在家里又能干什么呢?”因为孩子强烈的求学欲望,黄惠父亲黄德忠抱着学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将孩子送回了学校。

也是回学校前夕的一个偶然机会,黄惠找到了她的“另一只眼”——一面放大镜。

因为视力原因,黄惠的学习比普通人更为艰难。上课时,虽然看不到黑板上的字,但她始终抬着头,全程凭耳朵盲听,时而习惯性地用左手拿着放大镜贴紧右眼,右手在书本上慢慢挪动书写,眼睛距离书本不足5厘米。

即使这样,她每次只能看见一两个字符,记英语单词时经常找不到头尾。下课后,她经常主动向同学请教问题,或参与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帮助康复。

“她写的每一个字,考的每一分,都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黄惠的班主任周继锋说。

学校深知黄惠的难处,便在周末和寒暑假安排“南箬贤师”志愿服务队的教师志愿者送教上门,义务为她辅导功课。

“她的态度特别认真,也很上进。六年级了,语文还能考90多分,数学符号数字太多,对她来说就显得很累了,总体而言各科成绩都能达到班级中等水平。”周继锋对黄惠的表现很是肯定。

后来,“放大镜女孩”黄惠事件在媒体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关注。

在好心人的牵线搭桥下,黄德忠带着女儿前往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进行视力检查和助视器的配备。

这次诊断的结果同预期一样,右边视力通过矫正可以达到0.1,左边视力通过矫正只有0.02左右,普通眼镜根本不能让黄惠正常读书写字。

一把外壳碎裂、手柄上满是胶带的放大镜成了她的另一只 “眼”。 谭云俸 摄

  一把外壳碎裂、手柄上满是胶带的放大镜成了她的另一只 “眼”。 谭云俸 摄

“受之前疾病影响,视神经萎缩受损,提升视力是比较有限的,我们现在尽量利用孩子残余的这些视力,让她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视觉康复和低视力专科副主任陈岩说。

根据检查的结果,院方开始选择适配的助视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检测和实验,最终选择了定制中距离眼镜式助视器和远近双用便携式智能电子助视器,可以同时满足黄惠坐直了写字和看清黑板两个需求,而爱心人士解决了资金问题。

“放大镜女孩”终于告别放大镜,告别盲听讲课,实现坐直了读书写字的梦想。“这么多好心人给了我很多力量,让我重新面对这个世界。长大后,我想当一名医生,像他们一样给别人提供帮助。”黄惠说。(完)

(童笑雨 费黎 谭云俸)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