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实绩赢得群众信赖(中国道路中国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12-30 05: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书记是重要力量。“啥是第一书记?”我在2018年5月驻村工作之初,经常从群众口中听到这样的问题。随着驻村工作有序开展,这个问题的答案愈加清晰,群众对第一书记也更加认可。

融入,是驻村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应该尽量用群众熟悉的、能接受的方式与他们打交道。为给驻村工作组成员鼓劲,我组织大家前往辽宁北镇的沟帮子铁路支部参观学习,了解当年的共产党员如何在艰苦岁月中担当奉献。此外,大家深入村中走访、扎进大棚调研、与农户在地垄间谈心,完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并据此制定发展的短期、中期规划。从那时起,第一书记在村民口中不再是“城里来的干部”,而是“咱村的第一书记”。

发展好不好,党建引领是关键。作为第一书记,抓好抓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重中之重。调研发现,当地农村存在“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党员参会不积极、理论学习不深入、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我们从第一书记转变授课方式入手。比如,在村里上党课,主题为“怎样获得幸福”,用互动问答的方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对幸福的认识与向往入手,图文并茂地展示国家发展变化,并结合参会党员对幸福生活的感受和期盼,说明发展的意义、乡村振兴的机遇、国家“三农”政策的红利等,鼓励广大群众投身到发展热潮中,为村集体做贡献、为幸福生活而奋斗。有党员说,“没想过党课可以这么上”。经过努力,基层党组织作用不断得到增强,村民心中的第一书记形象也更加立体了。

理论指导实践,第一书记还要用发展实绩赢得群众信赖。为更好助村发展、助农增收,我邀请多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种植大户,实地了解各村各组及农户亟待解决的问题,协调镇里专项资金和公共运行经费投入,兴建村级文化广场,修缮硬化村路,努力提升村域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逐渐地,在文化广场和道路建设的工地上,在田间地垄旁、新型塑料大棚里、技术推广培训及农业设施参观考察中,时常能看到党员干部带着村民忙碌的身影。大果花生、山里红、鸡心果、富硒大米等从未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的新品种得到推广,相关订单纷至沓来;棚菜水肥雾化、温湿度植保自动化、气肥应用等技术不断普及。有了群众的信任、认可和支持,工作更好开展了,发展的劲头也更足。

驻村第一书记要真扶贫,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还须久久为功。我们派驻干部、第一书记要始终把任务抓在手上,把职责扛在肩上,继续实字当头、以干为先,同乡亲们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作者为辽宁省鞍山市委统战部侨务科长、海城市温香镇党委第一副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30日 05 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