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加速智慧医疗发展 互联网AI+有了用武之地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12-25 08:47
2020-12-25 08: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临近尾声,持续了一整年的新冠疫情仍未散去。各国新发疫情病例出现反弹,英国爆发变异新冠病毒,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超40万......这场斗争仍在继续。

在防疫的同时,疫苗——是人类保护自己最好的武器。各国科学家们对疫苗的研发空前急迫。

一款疫苗的诞生,通常需要经历实验室中的“临床前研究”、人群中进行的“临床研究三期 ”、再经过审批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世界卫生组织 11 月 26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 的新冠疫苗共有 164 款,处于“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共有 49 款,其中13 款疫苗进入了临床 III 期研究阶段,中国疫苗占据了 5 款。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21日报道称,中国科兴生物制药公司的新冠疫苗在巴西完成三期试验,结果证明有效,这意味着卫生监管机构可以授权批准疫苗使用。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央媒表示,我们第一批疫苗要公布了。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根据现阶段我国处于临川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项目,按照已有设计产能上限约为18亿剂,能满足9亿人份的需求,考虑部分企业产能释放需要时间,短时间内现有新冠疫苗项目供应国内及发展中国家市场仍有缺口。

几乎是21日同一天的消息,德国制药巨头拜耳与我国知名制药企业药明生物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拜耳同意以约12亿元人民币将其在德国的一家生物药原液厂卖给中国企业,用于新冠疫苗的生产和其他制药活动,补充国内产能的不足。

12月22日,钟南山院士在出席中国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挂牌仪式上表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建设,要继续在“医教研防管”五个领域下功夫,还要增加一个“产”,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不仅仅是疫苗产业,新冠疫情后,整个医疗产业需求出现井喷,从口罩、呼吸机、核酸检测等医疗物资,到预约挂号、远程问诊等无接触医疗服务,再到全面的智慧医疗服务,整个大医疗产业的“供给”升级缺口被快速放大,急需新的产业力量“补给”。

这波“互联网+”意义不同

“未来两年内丁香园不会靠疫苗服务平台盈利,不对机构端和用户端加收一分钱。”11月25日,丁香园副总裁初洋提出了这样的计划。

“互联网+疫苗”平台在2020年下半年快速发展。

当天,丁香医生疫苗服务平台在上海发布,平台由默沙东、GSK、科兴控股、华兰生物等国内外知名疫苗企业与丁香医生、丁香园诊所发展联盟共同建设,将在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领域构建从药企到接种点、再到患者,从线上到线下的全流程服务。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疫苗产量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是近五年来最多的一年,而丁香园的疫苗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三个月来,已有28000人预约,累积预约疫苗量超过65000支。互联网平台线上疫苗服务,有利于增强线下诊所接种点的管控和规模,为用户接种后的服务提供保障。

不仅是互联网+疫苗平台,在需求井喷下,整体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供给在2020年出现一波快速增长。而不同于以往O2O等互联网+概念,这一轮医疗数字化升级,在疫情背景下,更加凸显贴近民生的重要性。

本地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微脉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微脉”)创始人裘加林在12月14日宣布C+轮融资时表示,“从2020年1月21日到3月,微脉联合全国1000余家公立医院的近30000名义诊医生,累计线上咨询患者超过200万人次,全网触达用户超7500万人次。”

微脉帮助公立医院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专科专病管理、AI等工具,为用户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改善型医疗健康服务。

过去5年,他们通过提供城市级的本地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目前已覆盖国内160余城市的各级亿元,覆盖30余个专科专病,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病程路径精细化管理与运营,提升医院专科服务水平,服务了大量基层民生医疗需求。

“微脉”的C+轮融资正是由百度资本领投的1亿美元,IDG 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投资人跟投。

抗疫,医疗战线是绝对的前线,不仅国有科研机构在加紧疫苗研发,民营企业、产业资本等主体都是“供给”力量的重要组成。

12月7日,腾讯和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投资了上海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森亿智能”)。森亿智能成立于2016年4月,是中国领先的医疗人工智能创新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为医院提供专业、高效的数据化、智能化新基建解决方案。

2020年,互联网产业资本频频布局智能医疗等大医疗领域的案例非常频繁,创业邦整理的数据显示,11月份,医疗领域投融资事件共54起,涉及金额108.15亿元,数量及规模均处于前三行业。

这背后,除了需求的拉动,智慧医疗等科技应用拓展也是核心驱动。

智慧医疗是互联网用武之地

智慧医疗(smart health-care)的概念诞生于IBM在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智慧医疗是指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环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建设医疗信息完整、跨服务部门、以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等功能。

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发展医疗民生板块,电商无疑是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布局大医疗行业的起点,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不仅仅是发挥电商平台作用,互联网企业做医疗还有更大的优势。

首先,是连接优势,在医疗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将医生、医院、患者连接起来,在企业和医院的合作中发挥桥梁作用。

其次,是科技优势,在辅助诊断方面,AI技术是医疗领域的核心应用之一。在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等技术的支持下,医院可以通过平台系统对CT图像进行分析,提升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互联网企业相对而言最早深耕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互联网+”的科技驱动力量之一,百度更是最早提出“All IN AI”战略。在算法、场景、服务拓展上,互联网产业资本的加入都是智慧医疗的重要加速力量。

在AI辅助医疗方面,阿里达摩院最新研发的新冠肺炎AI诊断技术,可以在20秒内对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准确判断,准确率高达96%。腾讯觅影诊断系统,可识别预测的病种超过500种,准确也达到了96%。

日前,腾讯发布了首个AI驱动的药物发现平台“云深智药”,整合了腾讯 AI Lab和腾讯云在前沿算法、优化数据库以及计算资源上的优势。除药物研发以外,腾讯 AI Lab 也在影像筛查、病理诊断、病理研究等多个医疗领域持续探索并实践。

百度还向全球的基因检测机构、流行病控制中心和研究机构免费提供一种名为“LinerFold”的算法。该算法能够帮助科学家了解冠状病毒的遗传组成,并有助于开发疫苗。

华为的云计算部门与GrandOmics Biosciences公司一起开发了一种工具来了解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成,其云计算平台也被用于CT扫描分析,有助于识别病毒。

对智慧医疗的投资,也是互联网公司深耕医疗民生赛道的重要工具。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显示,2019年全球智能医疗市场超过400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超过880亿元,预计2020年这个规模会超过千亿。

早在2014年,腾讯已投资了老百姓大药房等渠道类公司,但最近两年,互联网医疗投资更多聚焦在前沿技术领域。

有投资人分析,智慧医疗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医疗是长期、严肃的行为,人才依赖性高,并且其商业模式和支付模式都有独特性和地区特色,医疗行业和新技术的结合,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如何开发能够解决临床痛点的产品,产品开发成功后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等等,对于创新企业来说都是需要攻克的难关。

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上半年,智能医疗领域有融资经历的项目约349个,大多数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也恰恰说明智慧医疗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有大量的创新项目“小荷才露尖尖角”。

因此,资本市场对智慧医疗项目的筛选一直较为冷静、谨慎,更需要长期产业资本的介入,对创业项目多一些耐心、扶持。医疗数字化的升级不仅仅是抗疫的有力“武器”,还将持续带动民生的改善,促进大健康产业新一轮需求释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