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2020年度AI创新产品,科达AI超微光再升级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12-24 14:43
2020-12-24 14: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22日在深圳,科达AI超微光摄像机因突破低照成像瓶颈,激活安防摄像机全天候感知能力入选a&s年度AI创新产品。

△ 科达AI超微光获得年度AI创新产品

a&s安防知识网评价道: “AI超微光系列之所以‘惊艳’,在于它完全革新了传统夜视监控产品的成像技术,从算法、芯片、图像传感器以及补光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技术组合。”

该摄像机由科达于2019年发布,它率先采用深度学习低照增强算法,具备无光污染、成像清晰、识别率高等特点,已落地上海、武汉、苏州等20多个城市,有效改善了光污染,实战优势明显。

△ 科达AI超微光产品与环境对比实测效果

自发布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科达不断在实践中优化AI超微光算法,推出HDR融合算法和像素推理技术,让AI超微光普及更快、更广。

融合算法——从单一场景到泛化场景。初期的AI超微光算法以智能交通车辆卡口环境为基础,建立算法模型。而在普通监控、人员卡口和其他移动设备的实际使用中遇到的光线情况更为复杂。对此,科达采用AI超微光+HDR融合算法,能在光线亮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提供具有更佳信噪比、更好动态范围的图像。以下图为例,由于雨天路面反光车灯耀眼,一般的电子警察摄像机抓拍图像过曝严重,这种场景对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摄像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开启融合算法后,即可呈现色彩、亮度舒适的清晰图像。

而在人员卡口应用场景下通常会遇到光线不足的情况,抓拍的图片噪声较大,暗部细节丢失严重,开启融合算法后,能够将图片降噪增亮,还原有效的人像及环境信息,同时保持图片亮度色彩的平衡。

像素推理——轻量模型推动技术普及。对复杂场景的图像处理往往伴随着极高的算力需求,而传统硬件在摄像机边缘侧的算力性能不足。堆砌硬件的做法带来成本过高的问题,致使大量对算法有实时性要求的场景难以落地。对此,科达在算法层进行突破,运用知识蒸馏、神经网络搜索等像素推理前沿技术,降低模型体量和运算量,解決性能功耗比的问题,让AI超微光技术更广泛的赋能各类应用场景。

△HDR融合算法和像素推理技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