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金强,是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自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一直派驻在家乡德江县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初回家乡,我通过拜访县政府、县农业局和县科技局等部门,走访潮砥、龙泉、共和等乡镇,了解到县、乡镇、合作社、农户等非常支持柑橘产业,希望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通过技术支持,促进柑橘产业提质增效。
我了解到德江县目前主要种植的是10-12月份成熟的中熟脐橙,上市期与周边重庆、四川、湖南、广西等竞争压力较大。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和县政府、县农业局、乡镇等同志商量,准备从湖北、四川、重庆等引进伦晚脐橙、沃柑等3-6月份成熟的晚熟品种进行试种,以错开冬季柑橘销售洪峰,这些想法和县里规划思路不谋而合。随后和县里合作申报了省农业攻关项目《乌江沿岸柑橘错季生产实用技术研发》,并得到科技厅的立项支持,围绕项目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内容主要在德江开展柑橘错季生产技术服务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工作中我发现,大部分柑橘种植户管理果园的多是老人、妇女,果农受教育水平较低,现代化柑橘主推技术普及率较低。我将从事柑橘近30年的经验归纳总结后,通过室内、果园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培训果农易掌握、省时、省力的现代高效栽培技术。累计开展培训51期,培训2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
时值脐橙、椪柑、柚等收获季节,橘园一派丰收景象,服务的乡镇陆续给我传来丰收的好消息。然而傍晚的一条天气预报“持续低温黄色预警”让我坐立不安,我得赶紧督促未下树的果子尽快采收,以防低温冻伤果子,否则果农一年的收成就前功尽弃了。更让我忧心的是近几年引进的晚熟品种有的处于幼苗期,有的刚刚挂果,都必须在低温来临前需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于是我连夜带领李文云、郑乾明、罗怿等项目组成员赶赴德江,指导果农开展树冠覆盖、熏烟、培土等防护工作。
通过这四年在家乡持续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和家乡的果农建立了浓厚的情谊。每次一到果园,果农就热情地把我团团围住,争着问各种问题。“李老师,夏季要不要修剪,该哪样修剪”、“李老师,哪些品种适合我们这儿种”、“李老师,这个病该打哪种药”、“李老师,帮忙看哈为啥子果子里面有小虫子”......
作为对家乡的牵挂与眷恋,2021年我又申请了德江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将持续为家乡服务,继续将近30年的果树工作经验回馈家乡、回报橘农。
四年来,累计服务了潮砥镇、龙泉乡、共和镇等10余个乡镇,官寨村、新华村、岸山村、上坪村等50余个村,德江县京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德江县龙泉嘉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德江县潮砥镇官宅果蔬专业合作社等12个合作社。并借助科技扶贫这个平台,2018年-2020年为技术服务团团长,牵线搭桥、汇聚智力,邀请省农科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有关专家到家乡指导天麻、食用菌等产业。与当地合作申报科技厅攻关项目2项,累计落实项目资金70万元,主要用于实施柑橘品种更新和高品质、省力化技术。制定《德江乌江脐橙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和《德江乌江脐橙种植及品质提升关键技术规程》2个市级地方标准。累计示范面积5000亩,推广面积20000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整理
编辑 韦依
编审 杨仪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