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仅关注国家政治大事,也关心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论语》里的内容非常广泛,非常丰富。但今天我们主要聊一下,孔子跟学生的关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池昌海开宗明义,为孩子们讲述起他眼中的孔子。
12月19日,“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携手浙江大学,走进贵州湄潭浙大小学。5位来自浙江大学的教授,与25名当地小学生共读人文经典,希望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池昌海讲读《论语》故事)
池昌海选取《论语》中孔子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为孩子们展现了孔子独具特色的人师形象。
池昌海介绍,孔子教学有三个特点: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平等民主。比如,当孔子的弟子子路问道“闻斯行诸”——是不是听到一个说法就要去实践呢?孔子回答他:“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你的父亲和兄长都在,你怎么能够听到什么就去实践呢?你要首先考虑你的父兄,然后再考虑自己。而冉有向孔子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闻斯行之”,意思是听到了就可以去做了。
池昌海解释说,在孔子看来,冉有平时性格比较柔弱,所以孔子要故意要去激励他、鼓励他。子路则不一样,他遇事好强,有冲劲儿,但经常思虑不周,所以孔子就要约束他,把他压一压。“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
因时施教体现在孔子的日常教学中,为弟子们讲解思想时,孔子并不是简单地平铺直叙,他会首先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感到很纳闷,想不通的时候,孔子才启发他,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因时施教。
“你们知道吗?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很可爱的老爷爷。”此话一出,读书会现场的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挺了挺背,更认真地聆听。
池昌海笑着说,孔子向来倡导礼仪文明。有一次,子路质疑孔子拜见卫国夫人南子,认为孔子这个行为与他所提倡的礼仪相悖,子路表现出很不高兴的脸色来。孔子就向他“发誓”说:“你批评的那件事我没有做,如果做了,就让老天爷讨厌我、惩罚我。”
“你们看,孔子先生是不是很可爱。他当时年岁已高,声望卓著了,但并不固执僵化,而是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与学生平等相待,随和地交流,很有亲切感。”池昌海说,孔子有思想,又有原则和立场,还可以平等地对待学生,这就是他的为师之道。
池昌海表示,希望通过自己故事化地解说,给孩子们展开一点学习传统文化的新视野。他坦言,自己年幼时能接触的读物很有限,这一代孩子却有丰富的书籍可读,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幸福的事情。“阅读,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通道,这条道路越宽广越好”。
据了解,“都来读书”计划由抖音、今日头条、番茄小说、西瓜视频联合8所211高校、30家文化机构共同发起,助力大众读好书、好读书。计划吸引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历史学家阎崇年等60多位作家、学者、文化文艺名人加入并担任“领读人”,以抖音短视频、直播或微头条、头条号文章的形式,发布读书建议、读书感悟,与阅读者广泛交流、帮助阅读者深入阅读。
截至2020年6月,抖音上读书内容累计播放量为2657亿次,今日头条上读书类内容累计阅读量为6138亿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