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农业生态研究中心郑州揭牌

来源:海外网    2020-12-22 14:47
来源: 海外网
2020-12-22 14: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12月19日,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在郑州开幕,来自全国管理界、企业界的领导、专家、企业家,以及新闻界的代表近900余人齐聚郑州。本次年会主题为“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

本次大会上还举行了产学研合作机构揭牌仪式,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秘书长郑理为国瑞和(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建立授牌,双方共同成立农业生态研究中心。

据了解,国瑞和(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沙漠治理,坚持 “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发展理念,采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以科学灌溉、增施有机肥的方式,结合种植抗盐碱植物滨柳、果桑、桑饲料、竹柳等植物进行盐碱地改良以及乌梁素海的环境治理。

沧海变桑田,沙漠变绿洲,如今后者早已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在农林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昔日神话正在逐渐照进现实。据付建立介绍,2010年国瑞和(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获得了“治理沙漠方法和设备”发明专利技术认证,该专利发明了一种植物纤维胶水,又称沙漠土壤改良剂,利用力学的原理在沙漠中加入特殊的植物纤维胶水,使沙子粘合一起,支撑植物的生长。土壤改良剂混合于沙漠或沙地的表层,进行洒水或滴灌浇水,底层可以使用改性硅酸盐防水层进行底层保水隔断,在被治理沙地块上种植耐旱植物或农作物,可以很好的生长,同时土壤改良剂的铺覆还可以在沙漠层上形成土壤皮的作用,对沙漠或沙土有半固化的作用。

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黄沙遍地,风沙漫天。该公司团队从2017年起就驻扎在沙漠,通过沙漠土壤改良剂这个神奇“胶水”,经过一年半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8年底,开辟出了3000亩的绿洲,这片沙漠首次实现了农产品的丰收,这也成为公司团队继内蒙古乌兰布和、四川若尔盖之外,在国内建立的第三块试验基地。

结合沙漠治理的经验,国瑞和公司专家团队7月份赴新疆五家渠市进行树木枯烂病、枝枯病的研究。经过半年时间的实地考察,团队发现,当地园林树种出现的病害主要是溃疡性腐烂病,炭疽病,这两种病害的传播扩散速度非常迅速,现染腐烂病树种主要包括杨树、榆树、长枝榆、柳树、果树类等,而炭疽病则普遍出现在长枝榆上。经过专家团队深入一线的持续奋战,利用矿物营养基质对树木根部施肥,加之团队自发研制的中药杀虫剂、“伤口愈合胶”等,当地病虫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赢得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沙漠治理需要规划,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这次授牌是对我们沙漠治理及病虫害防治成果的肯定,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接下来公司将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深度合作,将农业生态研究中心设立在郑州,在新疆巴州库尔勒设立研究基地,对沙漠治理,土壤修复,病虫害防治农业生态多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提起授牌后的计划,付建立信心满满。

据悉,库尔勒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上风位置,治理后将大幅减少沙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在治沙的同时也能够对当地的土地进行改良,对土壤进行修复,在不久的将来,“万亩良田”将逐渐替代满地黄沙。(图: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