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81对公益性“慢火车”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12-21 13:55
2020-12-21 13: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继续开行公益性慢火车,算的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民生账。为了满足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生产生活之需,81对“慢火车”跨越深沟险壑,满载幸福希望,将中心城市和偏远山区连接在了一起,不仅为连接大山内外的世界搭起了一条桥梁,也传递出了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时代温度。

近年来,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体系铁路部门发挥行业优势,统筹推进铁路建设扶贫、运输扶贫和产业扶贫的有机融合,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就说81对公益性“慢火车”票价低廉、乘车方便,开行范围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经停530个车站,途经吉林延边、内蒙古东部、湘西地区、云贵地区、凉山藏区、南疆地区等35个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市达104个。应该说,在高铁网四通八达、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的今天,81对公益性“慢火车”几十年如一日地翻山越岭,让沿线百姓享受铁路改革发展的红利,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凸显出国有企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众所周知,我国高铁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且中国的经济、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家出行的方式都在向快速、美好,快节奏转变,自然,慢火车乘坐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它从未缺席,一直在需要它的地方发光发热,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查缺补漏”,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做到了最后一公里。可以说,慢火车的公益属性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快节奏”而发生改变,相反将一如就展现铁路部门“铁”的担当,践行为民担当情怀,在偏远地区,“慢车”票价低、停站多、载物便捷,深入当地居民的喜爱,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不止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更是打开了与外界联系的大门,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让精准扶贫路更便捷。

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影响,铁路运营受到冲击,产益收窄,面临险境逆流,但铁路部门向内节能降耗、压缩开支,克服极度艰难和收支压力,正视不利处境,继续书写人民利益至上,宁可亏损降薪,也要让利老区、贫困地区百姓,始终把人民的疾苦挂在心上,想人民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解老区之所需,带着初心,大力保障,老百姓路走“活”了,“福气”到了,一路通,万事通,铁路作嫁,百姓为主,铁路铺开幸福花,人民出行乐开花。

对于大山深处和偏远山区群众来说,养殖加工的农副产品可能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如何用最具性价比的方式将自家的山货变成“真金白银”,成为他们最关注的话题,全国各地81趟次票价仅几元的“慢火车”,像一条条隐形的桥梁,将21个省市的城市与山区连成一片,既保障了沿线居民最基本的出行需求,还为贫困山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收入。以成昆铁路上的慢火车5633/5634次列车为例,除了30年不变的两元票价和站站停的公交化运营模式,还设有“行李车厢”安置牲口和大件行李,让成群的活鸡、鹅鸭、山羊也有了自己的列车,最大程度满足百姓外出贩卖农产品的需求,让山村人收获满满的幸福,这是“人民铁路为人民”最生动的诠释。

“慢火车”传递的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时代主旋律,承载着沿线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承载着沿线百姓的柴米油盐,更肩负着脱贫致富的重要使命,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的是边远山区、高寒地带和少数民族百姓,一列列“慢火车”让老百姓走出大山,助力沿途群众脱贫致富,走向脱贫致富的小康生活。(帖中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