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有家“乡村大食堂”

67岁的何钦亮凭手中的公益活动积分卡,在“乡村大食堂”吃到了香鲜味美臊子面。“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事事空”,这副对联是奉母镇党委书记陈鹏撰写的,悬挂在“乡村大食堂”两侧。

周口有家“乡村大食堂”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20-12-21 07:41
2020-12-21 07: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乡村大食堂”的工作人员为村民打饭

67岁的何钦亮凭手中的公益活动积分卡,在“乡村大食堂”吃到了香鲜味美臊子面。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于扬实习生郭磊文图

本报讯寒冷冬日,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端在手里,周口市西华县奉母镇七里仓二村村民何钦亮觉得心里暖暖的。吸溜一口下肚,香鲜味美,67岁的老何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顿饭不要钱,但却是老何“挣”来的。12月17日上午,他拎着一把铁锹主动参加村里组织的公益活动,义务清理坑塘杂草。完事后,村里给他发放一张积分卡,他凭借这张积分卡,就能在村里的“乡村大食堂”里免费吃饭。

这种“乡村大食堂”在周口市尚属首家。去年,七里仓二村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体村民入股当股东,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整治废弃坑塘、收回集体土地等方式,硬是让全村“多”出了上百亩耕地。今年麦收后,100多亩集体土地的庄稼喜获丰收,给村里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不仅每位村民领到了“分红”,还按照合作社模式,结余出几万元留给了集体。而正是靠着这笔资金,七里仓二村在奉母镇党委的指导下,先行先试成立了“乡村大食堂”。

七里仓二村党支部书记何世圈告诉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记者,“乡村大食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坚决不搞经营,面向全体村民实行积分化管理。只要是本村村民,只需主动参加村里组织的义务劳动,每次就可以领到1个积分,而1个积分对应的就是一顿免费的饭菜。

七里仓二村的“乡村大食堂”从今年“十一”开始试运营,目前已正式推行两个月。两个月来,已有1000多人次在这里免费吃饭。而村里的这一举措也带动了正能量的传播,一些在外经商的乡贤能人纷纷为“乡村大食堂”捐款捐物,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其中,一位搞养殖并经营有饭店的村民直接“赶”来一头生猪,供食堂做饭用。

“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事事空”,这副对联是奉母镇党委书记陈鹏撰写的,悬挂在“乡村大食堂”两侧。在陈鹏看来,推行“乡村大食堂”只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其中一个步骤。以“乡村大食堂”为抓手和载体,调动更多的村民积极行动起来参与乡村建设,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才是根本目的。

七里仓二村党支部书记何世圈说,“乡村大食堂”推行以来,村民们参与公益劳动的积极性提高多了,从过去的“看着干部干”,到现在的“跟着干部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已经没有了,大家都有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这就是说,我们把基层群众组织起来了。”奉母镇党委书记陈鹏说,只要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没有办不好的事情。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七里仓二村的干群关系和谐了,乡风文明变好了,目前,镇里正在研究准备全面推行“乡村大食堂”。

而一个事实是,在不久前的村“两委”换届中,七里仓二村党支部书记何世圈全票当选支部书记,成功连任。“他没有挨家挨户做工作,也没有私下给哪位村民承诺过什么,就是推行这个‘乡村大食堂’,村民可以实实在在免费吃饭,我们就佩服他,愿意选他继续当支部书记。”村民们说。

(编辑:张馨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