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汉语桥”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本次会议是2020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的活动之一,由北京大学和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共同主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

首届“汉语桥”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
2020-12-18 17: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2月18日电(记者 邹硕)12月17日,“‘汉语桥’校长团、夏令营、中文比赛的组织设计及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研讨会暨首届“汉语桥”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2020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的活动之一,由北京大学和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共同主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赵国成,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刘月宁,北京语言大学速成学院院长苏英霞,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副主任乐琦,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国际处处长王涛,著名相声表演家、“汉语桥”青年导师应宁,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汉语桥”青年导师韩佳等出席会议。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汉语桥”青年导师路伦一主持本场会议。此外,“汉语桥”历届获奖选手刘正曦、大伟、茹丝等以及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中国大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冠军戴庐可,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冠军鲁斯兰,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第二名、哈佛大学学生洪明伟,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甜甜,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郑彦柯等在线参加了本次会议。

赵国成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汉语桥”品牌项目的设立背景和概况,以及举办“汉语桥”论坛的初衷,并强调,“汉语桥”品牌旗下的系列项目都是围绕着提供优质的中文学习体验、丰富的语言活动交流等要素进行设计。赵国成表示,今年,很多中文教学工作和文化交流活动都转为线上,“汉语桥在线团组”“云比赛”等项目也相继推出。为了适应这个新常态和新需求,希望大家给出更多的优化意见和发展建议,让“汉语桥”真正成为各国青年展示中文水平的重要平台和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特色品牌。

今年在“汉语桥”比赛中担任评委的赵杨教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对这一比赛的认识,并提出要深入挖掘“汉语桥”的品牌价值,重视线上线下结合,强化“汉语桥”对于中国青年和其他国家青年的文化交流作用,让“汉语桥”助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使之成为理解之桥和友谊之桥,成为真正文明互鉴的平台。

刘月宁教授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品牌项目,分享2020“汉语桥•五洲乐:中国音乐文化线上国际夏令营”的举办经验。她表示,“以音乐为桥,为语言铺路”,音乐对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和中外人文交流具有积极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外籍中国音乐文化专家,让他们到世界各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精彩的中国文化。”同时建议未来的中外人文交流应形成线上线下互补,全球性、交互式、多层次的新模式。

苏英霞教授详细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各类夏令营项目,并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了夏令营方案设计、课程设计、团队协作方面的经验。她提到,“汉语桥”青少年夏令营项目面向国际学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使他们用眼睛、用心灵感知中国,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熟悉感、亲近感,未来有望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力量。

“流淌中文魅力、丈量世界精彩,”乐琦教授在讲话中分享了自己与“汉语桥”的渊源,并站在一名评委的角度,介绍“汉语桥”比赛带给选手的深远影响。她认为,“汉语桥”的发展,应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之上,持续构建“汉语桥+融媒体”新格局,建议依托“汉语桥”,面向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实际、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结合影视、音乐、中医、太极等元素进行多维探索,积极拓展赛事延伸。

王涛介绍了参与12届“汉语桥”比赛的工作经历,并从三个朋友圈着手,介绍比赛过程中的创新。他表示,“汉语桥”已经成长为一个展示新时代中国形象、传播世界文明之美、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闪亮名片。同时他提出了对“汉语桥”比赛活动的思考,包括如何在比赛结束后维持社会对“汉语桥”的关注度,如何为比赛中涌现出的众多优秀选手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将他们塑造成世界青年中文学习榜样。

作为今年中学生“汉语桥”比赛的主持人,韩佳讲述了自己在比赛期间的感受。面对那么多热爱中文的“汉语桥”选手,她感到非常自豪。对于本次线上比赛的举办,她也表示这是一项创举。她希望未来“汉语桥”能够走进大家的生活中,在活动形式上注重多样化,同时也要重视初赛选拔。

应宁讲述了自己在世界各地表演相声时的经历。他表示,不少外国友人通过观看相声,对中文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外国朋友通过相声,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辅导教师陈晨在云端分享了自己对“汉语桥”品牌的发展建议,希望“汉语桥”俱乐部给成员提供更多“中文+职业”方面的体验,通过常规型、特色型活动,给成员创造更多国际交流机会,充分发挥“汉语桥”俱乐部的全球社交网络功能,通过汉语桥人脉网赋能国际青年专业交流。针对“汉语桥”二十周年,陈晨提出了包括增加师生互动、制作“汉语桥”大数据、栽种“汉语桥”绿地防护林等在内的建议。

参加会议的选手分享了自己与“汉语桥”的故事,围绕“汉语桥”俱乐部一帮一扶贫活动、汉语桥团组、“汉语桥”中文比赛和“汉语桥”俱乐部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来自尼日利亚的韩懋宇分享了自己参加“汉语桥”俱乐部一帮一扶贫公益行动的故事。活动中,他感受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体验了中国基层百姓及不同民族群众的真实生活,也看到了扶贫项目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这次活动带给他极大启发,他计划做一个贫困治理的比较研究,也希望中国的脱贫经验能给尼日利亚甚至全世界带来启发。选手们还建议在“汉语桥”20周年之际举办更多有趣的语言文化活动。

戴庐可在线分享了自己今年准备线上比赛的经历,他对VLOG视频、文学作品分享等比赛环节非常感兴趣,并希望比赛能够继续保留这些项目。鲁斯兰云端分享了自己多次参加“汉语桥”比赛的经历。他真诚祝愿“汉语桥”能够一直继续下去,培养更多来自各个国家的中文爱好者,继续举办更加多元的中外青少年交流活动。洪明伟对于如何更好地支持、鼓励外国学生学中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郑彦柯表示,学习中文让他看见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也学会从不同视角去了解世界,而“汉语桥”这个平台让他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友谊与温暖。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冠军甜甜通过视频表达了对“汉语桥”的祝福。

中外青少年一致认为,“汉语桥”俱乐部应该继续在加强世界各国青少年的友好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优势,搭建起一座座友谊之桥、心灵之桥、交流之桥。

本次会议中,与会嘉宾及中外青年学生代表针对“汉语桥”品牌的未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将进一步推动“汉语桥”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有力促进中外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搭建起文明双向交流互鉴的平台。在“汉语桥”二十周年到来之际,俱乐部将举办更多语言文化活动,巩固品牌发展成果,进一步推动“汉语桥”品牌更好地服务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服务于双语人才培养,服务于青少年友好交往。

( 邹硕)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