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礼】我国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体系

提速的不止河南,“十三五”期间,全国棚改累计开工超过2300万套,超额完成2000万套棚改目标任务,帮助5000多万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同样成为历史的,还有低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十三五”成就巡礼】我国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体系

来源:央视网 2020-12-12 09: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从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到公租房实现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应保尽保,再到小户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帮助越来越多的新市民解决住房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住房保障网越织越广、越织越密,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前不久,河南焦作最大的棚改项目解放区棚改项目一期主体完工,这意味着到明年五月,4000多户居民就能陆续搬入新居了,这让前去工地参观的居民们特别开心。

提速的不止河南,“十三五”期间,全国棚改累计开工超过2300万套,超额完成2000万套棚改目标任务,帮助5000多万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的景象,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历史。

同样成为历史的,还有低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家住甘肃酒泉的张秀娟,2017年申请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公租房,一个月的租金才302元。这对家庭困难的她和老伴来说,意义非比寻常。

截至2019年,全国已有3800万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累计近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了租赁补贴。在此基础上,各地公租房分配进一步放宽了准入条件,将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其中。在四川南充,进城务工人员何绍强今年4月就顺利地申请到了一套公租房。

为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十三五”期间,国家还在13个城市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今年又在11个城市试点筹集120万套小户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赁住房,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或其他机构参与建设运营。前两天,合肥高新区首个国有市场化租赁住房项目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企业来替员工租房。

五年来,各地通过棚改、公租房实现对困难家庭的兜底保障,通过政策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不断丰富住房供应渠道,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