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中:全程有资助 娃娃上学底气足

日前,琼中红毛希望小学,学生在朗读课文。近年来,琼中将财政补贴资金向偏远乡村教师倾斜,形成一支留得住的优质教师队伍,吸引大量学生回流。”   南万小学短短几年间的巨大变化,是琼中县委、县政府对“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一承诺的兑现。

海南琼中:全程有资助 娃娃上学底气足

来源:海南日报 2020-12-09 08: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日前,琼中红毛希望小学,学生在朗读课文。近年来,琼中将财政补贴资金向偏远乡村教师倾斜,形成一支留得住的优质教师队伍,吸引大量学生回流。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原题:琼中构建教育扶贫全覆盖体系,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全程有资助 娃娃上学底气足

3年前,当省外教师罗勇竞聘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小学校校长,被分配到该县太平学校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面临这样一个“烂摊子”——学校没有围墙,36名学生集体辍学,教学成绩长期垫底。

3年后,罗勇依旧是这所琼中最偏远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只是他所面对的境况已大不相同——不仅学校硬件设施得到巨大改善,36名学生全部被劝回,教学成绩跃至全县中游,更吸引不少生源“回流”。

太平学校的蜕变,是琼中推动教育扶贫的一次生动实践。

过去5年,琼中按照“全上学、全资助、上好学、促成长”的目标,在学生资助、控辍保学、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精准发力,用小财政办起“富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学生享受到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

不漏一人 建立全覆盖资助体系

每天放学后,14岁的李家慧都会穿好球鞋球袜,飞驰在琼中阳江学校的足球场上。“我喜欢踢足球,之前还拿过不少比赛的奖牌呢。”眼前的李家慧一脸神采飞扬,而在几年前,她的父母却一度动过让她和妹妹辍学的念头。

“原先家里没有什么产业,一年到头收入微薄,别说两个孩子的学费了,平时家里想要吃顿肉都难。”李家慧的父亲李忠明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直到2015年他们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女儿的一卡通存折陆续收到教育补助,这才让姐妹俩得以继续上学,并让李家慧有机会展现出自己的足球天赋。

类似于李家慧的故事,过去几年在琼中的偏远乡镇不断上演。

“每年开学前,琼中每所学校都会专门成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学信息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名单,对‘因学致贫’的困难家庭进行调查登记、精准识别,确保不漏掉一个贫困生。”琼中教育局局长傅永东介绍,2016年至2020年,琼中累计发放生活补贴和国家助学金1.128亿元,惠及贫困学生3.2万余人次。

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全程资助”体系,让琼中的因贫辍学现象基本消失,而在家访调查基础上打造的“一对一”关爱体系,则建立起可持续帮扶长效机制。

曾辍学在家的琼中太平学校初三年级学生王永诚,返回课堂后一直心不在焉。“有一次我发现他上课时在书上画画,凑过去一看,画得还真是不错。”在察觉到王永诚的消极情绪后,罗勇因人施策,为他建立起爱心帮扶成长档案,并自掏腰包花了300多元给他买来一套画具。或许是有了“被认可”的感觉,王永诚开始认真上课,不到一年,总分提升了160余分。

包括王永诚在内,目前琼中共有6000余名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和“问题学生”被纳入“一对一”关爱体系,2000多名责任教师作为他们的“代理家长”,每天一见面,每周一谈话,每月一家访,每学期一次帮扶效果评估,正让越来越多孩子的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全面改薄 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低矮破旧的教学楼摇身一变成为4层高的现代化教学楼,学生宿舍由原先的简易板房被崭新楼房所替代,坑洼的沙石操场铺上塑胶跑道与人工草皮……这几年,眼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在琼中上安乡南万小学教书多年的王积文感触不可谓不深,“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变好了,如今和城里的学校几乎没什么两样。”

南万小学短短几年间的巨大变化,是琼中县委、县政府对“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一承诺的兑现。

自2015年以来,琼中各级财政累计投入6亿余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和琼中中学创建省一级学校工程,以及两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截至目前,琼中已投入1.5亿元新建县实验小学,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县幼儿园,让全县38所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和22个教学点及15所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全县各中小学校均基本达到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目前,琼中共有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36所县级规范化学校、40所标准化学校。

“办好教育,除了建好校园,还要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傅永东介绍,近年来琼中一方面利用“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引进华中师范大学及其附中、附小等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利用“好校长好教师”工程,先后引进优秀校长21名、学科骨干教师69名,将当地乡村教师队伍的优秀骨干比例从10%提升到20%。

改善“硬件”,优化“软件” ,换来的是琼中教育状况的大为改观——不仅在5年时间里吸引超3000名学生从县外各校回流,今年高考更有本县学生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实现琼中教育史上的新突破。(记者 李梦瑶 特约记者 秦海灵 通讯员 陈欢欢)

(李梦瑶 秦海灵)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