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群英谱】全员冲锋在抗疫最前线——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

11月30日,湘雅医院感染病科荣获“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如今,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感染病科医护人员继续承担着新冠肺炎的排查任务,发挥着“哨点”的重要作用。

【抗“疫”群英谱】全员冲锋在抗疫最前线——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

来源:华声在线 2020-12-03 17: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全员冲锋在抗疫最前线

——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严晓博

12月2日上午,寒风凛冽,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发热门诊的预检分诊处,身穿防护服的护士长蔡小芳和护士张翠红正在为就诊患者测量体温并仔细登记相关信息;旁边的小型核酸检测实验室内,检验科人员严阵以待,核酸采样标本可在这间实验室内快速完成检测。

“目前,由感染病科及发热门诊团队承担全院发热患者的筛查工作,尽管处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但我们保持着‘外松内紧’的状态,把关还是很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发热门诊组长黄燕教授介绍。

自1月17日以来,湘雅医院发热门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累计接诊4614人,其中留观596人,确诊31人,确诊了湖南省首例无武汉暴露史的新冠肺炎患者,实现了“新冠患者零漏诊、确诊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传播零发生”的目标。

11月30日,湘雅医院感染病科荣获“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急备战、稳应战,打响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枪”

在湘雅医院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黄燕和她的同事们打响了“第一枪”。

1月23日,湖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早在1月23日前,湘雅医院感染病科便进入了“战斗状态”。1月16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出疫情预警,黄燕迅速进行全科室动员,制订了“全员上岗、全时在位、全域覆盖、冲锋在前、连续作战”的工作原则。感染病科老党员谭德明教授主动请战,临危受命担任湘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

随着武汉病例数增加,黄燕这位在感染病学领域奋战了21年,与非典、埃博拉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都“打过仗”的专家,也感到有些“害怕”。

“作为一名感染病科的医生,我不是害怕疾病本身,而是担心疫情的发展。”黄燕和感染病科的同事们开始了相关准备,结合疾病的临床特点,他们升级了医护人员的防护级别,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全科医护人员培训。

1月23日,由于疑似病例逐渐增多,医院决定腾空感染病科3个病区,建设留观病房。感染病科医护人员立即根据“传染病防控两通道”原则对3个病区紧急施工改造,赶在大年三十上午完成了施工改造、清洁消毒。改造后的90张床位,专门用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排查区。

“感染病科全体医护人员主动取消休假,全员备战,这是一支了不起的队伍。”湘雅医院第一党总支书记韩笑说。

“新冠楼”里,他们日夜坚守在发热门诊第一线

感染病科所在的湘雅红楼成为了“新冠楼”,这栋建于1915年的老建筑在特殊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在“新冠楼”里,全俊教授、傅蕾教授等感染病科医护人员无惧生死、日夜坚守在发热门诊第一线。根据门诊量实时更新班次,从一开始的2班到3班,再到后来的6个班次,在医院的整体协调下,全院人力及医疗资源迅速调集,确保了所有来医院的患者能得到最及时的诊治,不遗漏任何一名疑似患者。

袁素娥、莫丹、罗爱红3位护士长身先士卒,在她们的带领下,护士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感染病科的病人安全转运到其他科室继续治疗,同时整理好病房接收疑似留观病人。1月24日零点,病房开始收治病人,当天夜里就收治了6个疑似患者,主管护师李好一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硬是坚持上了8个小时的班,护目镜一次次被汗水打湿,喉咙沙哑到说不出话。

发热门诊是最忙碌的地方,高峰期每天要接待100余例发热患者。护士刘芬燕的男友刘敏是医院药学部的主管药师,本来约定春节期间两家长辈见面商量婚期,疫情发生后,她和男友自愿选择坚守在医院,主动推迟了婚期。

感染病科刘菲医生曾连续近10个小时穿着防护服接诊发热门诊患者,下班时一身湿透、嗓子嘶哑。她说,最让她触动的是,当年轻人奋战在疫情一线时,科里的谢玉桃、李聪智、刘国珍等教授们主动请缨,负责30多位未出院肝病患者的治疗,做着最基础的住院医生的工作,为科里守好后方。

为了把同事们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他们连夜编写工作规章制度以及医疗废物转送等工作流程,对科室保洁员护理员全面培训,全力消除各种隐患。袁素娥护士长还将湘雅经验分享给湖南省护理同仁。

驰援武汉,他们为队友筑起一道“防火墙”

2月7日,黄燕带领欧阳奕、李沙陵、郑宜翔、李芳、余婉懿、李好等6名同志,参加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将“战场”从长沙转到了武汉。

从医22年的欧阳奕副教授是扎根感染病科的一名女将。外表温婉的她,在抗疫战场上却沉静果断、不让须眉。除夕夜,欧阳奕放弃休假赶回长沙,大年初一就扎进了湘雅“红楼”留观隔离病房;驰援武汉55天,她不仅将简便易行高效的查房、管理制度等“湘雅模式”搬到了协和西院,还在“刀尖上”操作,主动承担了新冠肺炎患者共363次核酸检测的采样任务。

黄燕作为主要指导者对援鄂队伍强化感控培训,其他感染病科队员对医疗队队员进行一对一的防护实践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穿脱防护服用品,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他们设PPE专岗,协助队员准备防护用品,指导穿戴并检查穿戴效果,成为了团队中的定海神针,为医务人员零感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感染病科医护人员继续承担着新冠肺炎的排查任务,发挥着“哨点”的重要作用。

(段涵敏 严晓博)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