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试点“静音服务”,即为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提供“静音车厢”的购票选择。据悉,此项服务最早于12月23日起开启试点。
如今高铁“提速”了,服务“提速”了,科技“提速”了,也是时候该将“文明”提速了。此次京沪高铁试点“静音车厢”服务,坚持自愿原则,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通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购票时可自行选择“静音车厢”,这能起到“人以群分”的作用。
我们在乘坐高铁时相信都有这样的体验,本来想安静地休息一会,或者静静地欣赏窗外的风景,可是偏偏有一些旅客在在高铁上大声喧哗、高声阔论、谈天说地,或者用手机刷短视频声音外放,或者有熊孩子哭闹。本来一个舒适的旅途被他们这样给吵的心烦意乱。为了回应旅客呼声,尊重旅客选择,铁路部门将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部分复兴号动车组试点设置“静音车厢”,铁路部门拟制定“静音”约定,选乘该车厢的旅客应遵守“静音”约定。
其实不光是高铁,在地铁、公交车、电影院等其他公众场合,不少人都被人为噪音困扰,有时即便出面制止仍然收效甚微,甚至被对方倒打一耙。这类问题归根结底在于部分国民的素质有待提高。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这是现代文明人的起码素质,但对一些人来说却是匪夷所思之事,很难理解和接受。一些人不仅在国内的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制造噪音,出了国也依然故我,成为中国游客遭人诟病的一大诱因。
虽然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高铁”的智能化水平也在引领着世界。可是如果国民素质的发展跟不上高铁技术的发展,任由“霸座”“喧哗”现象进行到底,社会公德与社会文明的脚步对我们而言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为了减少科技发展与文明素质发展不平衡问题,就不再是“奋进”“担当”之类的词汇可以弥补的了,这更需要我们全体社会直面这个问题并为之而共同努力和进步。
铁路部门作为大众服务的提供者,当然要做到为绝大多数乘客着想。遏制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在一种更为宏观的角度上体现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理念,不断的提高和改进服务形式。“静音车厢”一方面给为我们的旅途开启了“静音”模式,同时也是一份无纸版的“公共契约”。不仅是自身文明素质的体现,也是一种文明程度的升级。既遵守了“静音车厢”,也让我们每一个旅客不因那么个别不文明行为而不愉快。
铁路“静音”模式的开启,更像是对我们社会文明的一次“宣言”,国民素质也将在这次“革命”中实现“提速”。(任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