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思苦干拔除“贫困之根”(暖闻热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12-01 05: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物】脱贫村民王万才

【故事】王万才是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村民,在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王万才丢掉思想包袱,撸起袖子加油干,发展特色种植和加工业,成为当地变化最大、干劲最足、脱贫最快的贫困户。2017年,王万才脱贫,并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王万才不忘乡邻,担任合作社副理事长,负责种植技术服务和推广,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和周边群众增收。从最初的心灰意冷,到后来勤思苦干、拔除“贫困之根”,再到现在热心公益、帮扶乡邻,王万才书写了精彩的脱贫故事,前不久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点评】

从自认为“这辈子彻底失败,一点儿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到勤思苦干、越干越有劲,成为当地变化最大、干劲最足、脱贫最快的贫困户;从不愿意干活、破罐子破摔,到丢掉思想包袱、放下酒瓶、拿起锄头,成为激励贫困户矢志脱贫“领跑的人”;从脱贫攻坚的受益者变成热心公益的奉献者……王万才的精彩故事,是精准扶贫结出的硕果,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成就的一个生动写照。

王万才曾说:“贫困户也要有尊严,如果我们躺倒不干,人家就会戳我们的脊梁骨,说政府花钱养了一帮懒汉;如果我们躺倒不干,政府即使给再多的钱也不能让我们真正脱贫,因为脱贫不光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为自己争气,二为家乡争光。其实,扶贫扶志的朴素道理也是如此,贫困户不气馁又有政府帮扶,离过上好日子就不会太远。

浇树浇根,扶贫扶心。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绝不会从天而降。从王万才的故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每个人都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扶贫不扶懒,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发扬他们自立自强精神,引导和激励他们努力为幸福生活奋斗,脱贫致富才能持久有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摘帽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防止返贫,需要更多像王万才一样的人,从“受益者”变身“奉献者”,先富带后富,积极参与扶贫和带贫。

这些年来,王万才的网名从“老树西风”到“老树逢春”,再改为“老树繁花”。“树”还是那棵树,但是姿态和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这既是王万才从“躺着的人”到站起来,再到“领跑者”的生动写照,也是在脱贫攻坚政策带领下,广大贫困户生活改善的侧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只要志气立起来、行动实起来,就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05 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